時光匆匆,尤記得幼小的兒子剛進小學時還在校門口留影紀念,現今已經在櫻花紛飛下踏入六年級教室接受最後一年的小學教育。補充說明,日本的新年度由4月開始,1年分成3學期;整年會有4個小長假,短則1星期多,長則1個月多。

每年開學不久後就會召開全校的家長會,以校長為首報告本年度的治學方針及各項重大事項,也會介紹所有教職員讓家長認識。再由需要向所有家長宣布注意事項的各專任教師報告,例,保健室老師告知本年度為了預防蛀牙將會實施23次氟化物漱口。PTA會長(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直譯結果也是“家長會”,但是跟本文標題的家長會是不同性質)報告今年的PTA委員人數還是不足,希望大家能積極參加。
全校家長會歷時半小時多,結束後再到各個教室由班級導師(班主任)進行班級家長會。兒子轉學後的這間小學相對人數更多,大概有數百名家長烏泱烏泱由體育館走向教室,放眼望去9成以上是媽媽來參加,爸爸們應該都在上班吧。
記憶中,全校家長會是1年召開1次,班級家長會是每學期2次,1年至少6次,另外還有擇日邀請每位家長來校進行個別面談會。其他還有各項義工活動需要家長配合,太過繁瑣就不一一列舉,由此也能得知家長與學校的連接多麼緊密。另外,兒子前後兩間小學都沒有使用LINE社群APP讓家長參加,只有使用“tetoru”APP主要用途為學校向家長們發布消息,附帶學生請假功能,另外想要與班導溝通可以使用電話或紙本聯絡簿。
這次家長會照例發放各種規定事項資料,雖然每年的內容大同小異,最後一個年度了,藉此留下個人覺得以自身角度來看“比較特別的規定”。
日本小學的上學時間段相當緊湊,前後兩間小學大致相同,早上8:05~8:10允許進入校舍,並且特地以粗體字表示,千萬不要在8:00之前讓孩子到校!
學生如在當日需要請假,必須在“8:15”之前使用“tetoru”聯繫校方。明顯會遲到的情況下也必須由家長通知學校。
一旦進到校內不到放學時間不可離開,即使臨時發現忘記攜帶當日必用物品也不允許回家拿取。唯一一次兒子的班導打電話給我,要求帶一份非常重要的簽名文件到校,因為兒子忘了帶,當天沒交齊就無法參加校外教學。
東京的公立小學“基本”沒有制服,兒子兩所學校都沒有。但是查過資料,全日本約莫20%公立小學有制服。私立小學則是反過來,多數有私校制服。另外,學生進入教室後需要佩戴“名牌”(功能類似“繡學號名字”),放學前需要摘下,防止校外人士藉由名牌跟踪騷擾學生。
東京沒有“小學生糾察隊”,在日本這部分工作通常由校方人員負責交通安全,本校則是校方和“所有高年級的家長們”輪流擔任此工作。說到“學生糾察隊”大概率只有台灣學生才明白意思,其他華人地區可能沒有類似的組織。如果有,非常歡迎留言告知。
學生攜帶物品到校只允許與學習相關,而且明文規定。例如,鉛筆盒必須使用方形,裡面需備有4至5隻鉛筆,紅藍筆,簽名筆,橡皮擦。“在學校”不准使用自動鉛筆和其他花俏的筆記用品,如有造型或香味的橡皮擦。另外,所有帶到學校的物品全數都需要寫上名字,防止物品遺失無法認領。

日本公立小學的放學時間,五六年級生大致在14~15點多。回家作業偏少(與東亞其他國家對比),一年級的作業10分鐘可做完,二年級20分鐘,依此類推每升一個年級增加10分鐘,六年級60分鐘。作業內容一般都有朗讀,漢字練習,算數,有時候會有“自主學習”。實際觀察兒子寫作業的情況,認真做的話現在也用不到60分鐘。
小學階段學習的漢字總字數為1026字,六年級學習191字,每個年級學習的字數大約200字上下(一年級80字,二年級160字)。日本的成年人只要能認識2千~3千字已足夠。中文母語的我來看日本漢字數量真的偏少,但是日本孩子只要能認識“假名”,在課堂上的學習就沒有問題。對了,日本小學也要練習毛筆字,經常看日劇應該有看過教室後面會貼上所有學生的書法作品。
日本人的英語發音普遍來說深受日式發音影響,這一點日本教育界當然非常了解,他們也非常想要改善。近年來小學五年級開始也有英語課,以前參觀過兒子學校的英語教學,當時的英語老師雖然是日本人,發音還是可以的。而且即使是公立學校,每週有一節課也會有外教老師輔助教學。希望兒子的發音不要太像日本人XD
每年都會發放整年度的行事曆,除了正常上課日程外,未來一年將會進行的活動日期都已經決定好了。甚至運動會如果遇上下雨天無法舉辦,預備日也有安排。
在公立中小學就讀基本免費,2024年以前還需要繳交“給食費”(營養午餐費)現在東京都全部由政府補助所有給食費。其他地方視財政狀況也有補助。其他需要花費的地方不多,具體費用參考下表,五六年級因為有3天2夜的校外教學,明顯高出其他年級,費用由銀行每月自動扣款。

目前想到的內容大致如上,實際上當天收到的資料約莫有10來頁A4紙張。小學家長會讓我覺得“人人參與”,“事前報告”,“規劃細緻”……
2025/04/23 posted.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