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幕後觀察

這個世界很大,日本也不小,歡迎來到我的日本觀察筆記,認識更深入的日本。

分類: 影劇心得

  • 日劇《重啟人生》另一種觀賞視角

    日劇《重啟人生》另一種觀賞視角

    厭煩了轉世重生的主角突然變成擁有金手指能力或是剽竊古人詩詞等等的常見劇情,非常推薦觀看這部日劇《ブラッシュアップライフ》(台灣KKTV的中文譯名:重啟人生)描述“最一般”的普通人重新投胎後的平凡人生歷練。

    如果只是想要單純地享受戲劇帶來的樂趣,透過本劇,可以體會到剛才提到的普通人帶著前世記憶重新投胎後的人生經歷。也可以看到日本人的各種職業工作中的細節,如基層公務員、電視台工作人員、藥劑師、醫學相關研究員等,還有各種日常生活中同學、好友、同事交往分寸等待人處事的細微瑣事。

    例如,第三集已經成為藥劑師的主角和同事聊天時,同事吐槽為什麼藥劑師也必須學醫生穿一身白衣。雖然藥劑師也屬於醫療工作人員的一份子,但是工作內容卻是幫患者配藥,而藥粉之類多半是白色系,工作中不小心撒出來反而不容易發覺。如果不是這部戲,外行人的我還真不容易了解到這些細節。

    在這裡我想試著寫出不一樣的觀賞視角。雖說如此,難免會有小小劇透,不喜歡被劇透的朋友可以先看過劇再來看本文。

    因為這部戲“超級”細膩地描繪出日本人,尤其是日本女性常見的行為表現。原本以為是女性編劇,查詢資料後發現居然是以搞笑藝人出名的男性,見下方截圖!

    life
    劇中截圖/TVer

    簡寫“KY”也就是“不會讀空氣”,如果土生土長的日本人不具備這項技能,生活在日本“可能”會有點辛苦。這項技能具體是如何表現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劇中不時會展現出來,底下試著舉幾個例子。

    第一集劇中有一幕,主角與閨蜜一同前往卡拉OK店,櫃檯服務生正巧是小學同學,久未見面的他出於善意特地招待“免費”薯條。不料,小學同學關上房門離開後,卻被主角們抱怨不會讀空氣。原因出在他們一進店裡在櫃檯聊天時,主角說過他們是“吃飽飯”才過來唱歌,要是會讀空氣就不應該招待“薯條”這類容易填飽肚子的食物。可是,同學是出於好意想要招待他們,不吃完薯條又對同學不好意思,因此惹來主角們的吐槽。

    20230307l03
    劇中截圖/TVer

    第二集有一個跟上面提到的例子相反,太會讀空氣,反而很有可能害了對方的前途。場景一樣在卡拉OK店,20歲成人禮結束後大家約在這裡“續攤”(日語:二次會にじかい)。後來成為卡拉OK店打工店員的同學被大家稱讚唱歌很棒,日後可以朝歌手發展。主角在前世已經知曉他的音樂之路並不順遂,才會淪落到這裡當打工店員。原本打算說出內心真話,同學的唱歌實力其實並沒有特別出色,可是在眾人一片恭維聲中要當場說出跟眾人不同意見,需要很大勇氣。主角是否會說出真話呢?!

    20230307l04
    劇中截圖/TVer

    “替對方著想”也是日本人常見的行為模式之一,不過這一點,對於學習日語的外國人而言,尤其是學習到高級階段的人肯定會有很多吐槽的地方,至少我個人是這麼覺得。想要說出道地的日語就必須理解日本人的思維模式,“替對方著想”這點已經內化在日語裡面,也因此有不少人聽日本人講話常常搞不懂他們話裡的重點是什麼。最有日本特色的一句日語“いいです”可以表示“要”and“不要”……例如,與日本人聚餐,看他的杯子空了,想幫他加水,他如果僅僅以口頭回應你這句話(沒有手勢輔助),斟茶的人就很為難,不知道該不該加水。

    劇中也有不少這種行為的具體展現,有一集當中的例子對於外國人而言可能很難理解(我也無法理解)。成為飛機副機長的同學告知主角,他們共同的好友將會在1年後遭遇空難,不過,實際的空難時間卻不是1年後。為什麼同學要撒這個謊,就是因為上述的“替對方著想”心理因素作祟。

    副機長同學可能是想要在空難事件解決後再告訴主角。畢竟主角她並不是在航空業界工作,無法給與實際地幫助,或者是單純地不想讓主角擔心太多。

    最後借用一個我個人覺得非常細微的小細節結做結尾。

    在台灣也居住多年的我,從來沒注意過前往區公所辦理手續時,前往櫃檯的當下,辦事員是否會主動向民眾打招呼。在日本,個人的回憶中“好像”不會打招呼,用“好像”是因為平常沒事我也很少前往“區役所”,不太記得細節。印象中,公事公辦的面貌居多。看過這部戲才知道,很有可能是因為沒有合適的日語用詞!因為政府機關不是一般店家,不適合使用“いらっしゃいませ = 歡迎光臨”。區役所的開門時間跟一般公司行號的上班時間是重疊的,有工作的人通常需要特地請假才有時間到區役所辦事,沒事的話誰也不想特意撥時間前往區役所吧。

    20230307l05
    劇中截圖/TVer

    以上所指的只是日本人行為的最大公約數,較多日本人會有類似的行為,並不表示所有日本人都會表現出同樣的行為。畢竟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會有他(她)個人特有的表現。


    題外話,這點純粹是個人意見,我不太喜歡這個中文譯名,雖然也算是鍥合主題,只是欠缺了日語語境的含義。《ブラッシュアップライフ》,如果改用英語來表達會是《BRUSH UP LIFE》,不過日語引進“BRUSH UP”這個單詞後,逐漸延伸出英語沒有的含義,也就是日本人自行改造了英語,變成中文的“不斷地”(改善)、“持續地”(精進)。

    借用玩手機遊戲時常用的“刷首抽”手法,意指反復創建帳號,利用系統送的能抽一次角色的遊戲幣,直到抽中自己滿意的角色為止。

    正常版中文譯名《人生重刷》
    KUSO版中文譯名《刷首抽最強攻略》

    2023/03/07 posted.

  • 祝《孤獨的美食家》主演-松重豐60大壽

    祝《孤獨的美食家》主演-松重豐60大壽

    提起【松重豐(まつしげ ゆたか)】的名字,多數人應該不認識,頂多知道應該是日本人。但是喜愛瀏覽美食節目的人,多半看過《孤獨的美食家(孤独のグルメ)》,劇中主角「井之頭五郎」的扮演者就是他。

    據他過往接受採訪時的報導得知,當初他接到邀請演出《孤獨的美食家》時,內心暗自擔心一名歐吉桑獨自吃飯的劇,既沒有劇情也沒有特別名貴的食材,會有觀眾願意看嗎?會不會播不完一季就被下檔,而成為他的演員生涯中的污點?

    60
    《孤獨的美食家》漫畫作者和松重豐第一次對談,影片中作者說道為何選中他當主角/Youtube

    沒料到,這一演已經陪伴他度過11個年頭,也成為他的代表作,同時也是第一部擔當主演的電視連續劇。接演當時已經49歲,距離他出道已將近30年,典型的大器晚成型職業演員!

    在家鄉的高中畢業後,上京攻讀演劇學。原本想從事戲劇的幕後工作,卻在觀看眾多舞台劇、電影後被演員的演技感動,轉變志向朝演員之路邁進。1983年就讀大學期間首次登上位於新宿的小劇場演出,之後更有幸參加獲獎無數的知名劇作家三谷幸喜主導的劇團。

    大學畢業後,參與演出各種舞台劇、電視劇、電影、廣告、配音等等,都沒有獲得亮眼的成績。竟然因此放棄演員工作,跑去工地當搬磚工人,這一當就幹了一年半。後來在好友的鼓勵下,以及他自身也認真思考過,同樣是賺取臨時工的當日工資,當演員成名的話,肯定比出名的搬磚工人賺的更多,因此才回心轉意繼續演藝生涯。咱們現在才能跟著松重大叔輾轉各地“視吃”當地美食。

    20230202 02
    《孤獨的美食家》電視劇最新情報/TV Tokyo

    可能是松重大叔的外形太過高大(年輕時190cm),眼神殺氣重,經常接獲演出黑社會角色的邀請,1年至少演過20次此種角色。老是演出同類角色,觀眾可能無意中就會忽視這種配角,他就開始琢磨著如何演出不同變化。年輕時沒有錢,但有的是時間,空閒時內心小劇場都會試圖變幻各種演法,不同的口吻、語氣,不一樣的動作。終於在跨過35歲之後,可以僅僅以演員作為專職工作,不用再幹其他兼職。

    老實說,松重大叔在《孤獨的美食家》熱播前,曾經參加演出很多知名影視作品,有些劇我曾經看過,但是完全沒記住他的身影。將太的壽司、大搜查線、深夜食堂、各種懸疑推理劇……配角的存在感真的很低。

    今年1月19日迎來松重大叔的60大壽,據說2019年疫情開始後,戲劇等的演出機會減少,他除了少量的演員工作外,也開始撰寫小說和隨筆,2020年也開設了自己的YouTube頻道。

    松重豐的個人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xcBWC7P7Smralh_8ETtnpQ

    在此祝願松重大叔健康長壽,天天都有好胃口,持續奔波在尋覓美食的路上!

    2023/02/02 posted.

  • 遲來的《東京女子圖鑑》觀後感

    遲來的《東京女子圖鑑》觀後感

    近期在台灣的社群網站中《台北女子圖鑑》這部台劇的相關文章出現不少,內容多半是戲劇製作精良、演員陣容夢幻、演技精湛,但是最重要的劇情內容卻是糟點滿滿,被不少人吐槽。好奇之餘,讓我忍不住利用3天連假找到多年前播出過的原版日劇《東京女子圖鑑》。

    其實早些年就經常看見《XX女子圖鑑》這類名字出現在網路上,東京之外也知道後續還有《北京女子圖鑑》《上海女子圖鑑》,只因為劇名一直無法成功引起我的興趣,也就一直沒點開來觀看。沒料到台灣居然也改編出台北版,加上這波討論熱度,想必原版一定有過人之處才能讓各地陸續出現翻拍盛況。

    20221011w01
    《東京女子圖鑑》劇照/Amazon

    女主齋藤 綾(Aya),一名秋田鄉下出身的女孩,夢想有朝一日到東京體驗閃亮的大都會生活。來到東京之後,被周遭的環境影響,心境變化,演繹出希望晉升上流階層的心路歷程。編劇貼心地安排Aya在每個成長階段就會搬家一次,讓觀眾能更清楚明白Aya的轉變。

    曾經或是正在東京生活的人們想必能更深入明白Aya的內心轉折,劇情內容可說相當寫實,這點可能跟編劇黑澤久子本人的經歷有關。她和Aya雖然出身地不同,但也都是東北地區的出身,一樣是畢業不久後來到東京打拼事業。雖然沒找到黑澤編劇的出生年月,依照她的作品問世的時間推算,大概率相差不多。恰好我在東京生活的年代和她也很相近,時代背景、地理環境的熟悉感也讓我重新回味了一遍以前的歲月。

    雖然因為性別差異的緣故無法讓我完全代入Aya的內心世界,不過日本社會對女性的期望、需要面對的難題、女性的夢想、慾望、攀比……以及我自己回想起日本女同事和女性友人們多多少少能在他們身上看到Aya的影子。

    劇情中Aya一來到東京這個夢想中的大都市,隨即給她當頭一棒!工作有著落後,選擇棲身之地,她卻不切實際地打算以微薄的薪資在時髦地區南青山租房。即便再退一步,還妄想吉祥寺、下北澤……最終才在房仲的推薦下落腳在適合她現在狀況的三軒茶屋。簡稱三茶的車站前商店街,裡面混雜著昭和風貌的老店和不新不舊的商店,市井小民的接地氣生活中卻又帶有一點點時尚,是個新舊交融的地方。

    在日本能在車站周邊形成當地的獨特特色都會成為比較知名的街區,劇中的Aya在東京搬家過5次,每一處都非常符合她當時的心境。現在日本自由行的國門已開,有機會來東京觀光旅遊可以安排一趟“聖地巡禮(朝聖)”三軒茶屋、惠比壽、銀座、豐州、代代木上原。

    主線劇情隨著Aya的成長,心態變化而推進,不止可以關注Aya,劇中其他女性角色的個性也忠實反映出現實社會中的日本女子。例如,第2集中,Aya的同事涼子有希的鬥法也非常精彩。也難怪劇名會採用《圖鑑》兩字,編劇小姐應該是希望將東京女子的不同面貌盡可能在這部劇中展現出來吧。

    20221011w02
    《東京女子圖鑑》/Amazon

    影像表現方式與其說是戲劇表演,我倒覺得更“類似”記錄片的拍攝手法。不是說這部劇是記錄片(這麼說也不算錯,劇情真的非常真實),而是戲中角色經常會轉身面對鏡頭解說現在的狀況或補助說明。

    話說,每每看到飾演Aya的水川麻美的鏡頭,總以為看到了北川景子,尤其是抬頭上揚及某些側臉的畫面。有圖有真相,請看下圖。

    20221011w03
    北川景子和水川麻美的比較圖/Twitter

    再補充1個小知識,這部劇因為是Amazon原創劇,並不在日本各大無線台播放,只有Amazon Prime Video平台能看。雖然受眾對象變少了,但是反而因此不用受到電視台的“自主規制”,有些內容、台詞演出不會受到限制,有不少現在被認為是“差別用語”(歧視語,或者在中文語境也可以改成“政治正確”)的台詞在現今的電視台聽不到了。

    寫完這篇感想後,有空再來追2020年播出的《東京男子圖鑑》,日劇好久沒補課了。😅😅

    2022/10/12 pos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