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幕後觀察

這個世界很大,日本也不小,歡迎來到我的日本觀察筆記,認識更深入的日本。

月份: 2020 年 8 月

  • 刑事案件99%有罪!日本司法制度介紹(上集)

    刑事案件99%有罪!日本司法制度介紹(上集)

    (本次內容過長,分成2篇發佈。)
    日本治安環境良好,犯罪率低,重大刑事案件數更少,放眼世界也是數一數二的模範生。除了國民普遍守法,不給他人添麻煩的國民性,是不是還有什麼原因造就如此成果。

    本篇為上集,主要介紹日本的刑法相關的的司法制度,也就是日劇上會看到的法庭爭論,律師跟檢察官在法庭上的攻防大鬥法。如,ARASHI的松本潤主演的《99.9不可能的翻案》(日語:99.9 -刑事専門弁護士-);堺雅人主演的《王牌大律師》(日語:リーガル・ハイ)。

    20200828j01
    《99.9不可能的翻案》劇照/99.9 -刑事専門弁護士-/TBS
    20200828j02
    《王牌大律師》劇照/リーガル・ハイ/フジテレビ

    實際的刑法法庭當然沒有日劇裡面這麼令人血脈賁張,精彩紛呈。更多的是雙方冗長的論述,曠日費時的等待開庭時間。

    照片是實際的法庭,正面最高位置是法官,法官前方座位是書記官,左右坐著檢方與辯方律師,最前方背坐者是被告人。

    20200828j03
    刑事訴訟法庭照片/裁判所

    法官:審理案件,決定被告人有罪或無罪,有罪時一併宣告量刑。

    書記官:記錄法庭上的所有內容,製作法庭記錄。

    檢方:代表國家權力,進行刑事案件搜查,起訴被告人,提供量刑意見。

    辯方律師:守護被告人的權利,盡力避免被告人受到不當的措施,或是被宣判不當的刑責。

    被告人:被檢方提起公訴的嫌疑人。

    照相者所處位置(欄杆後方)是旁聽席,除了不公開的案件,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進入法庭旁聽。如果被害人或被害人律師有參加的情況通常坐在檢方那一側。

    20200828j04
    刑事訴訟法庭中央3名是職業法官,兩側各3名民間裁判員/裁判所

    日本法院有5種類,地方法院,家庭法院,簡易庭,高等法院,最高法院。上述各種法院名稱是大家熟悉的中文稱呼,其實【法院(ほういん)】這個詞也是日語,只是現在的日語不再使用,一般都是使用【裁判所(さいばんしょ)】。

    同多數國家一樣日本也是採用三審制,同一案件可以進行3次法庭審理。一般的刑事案件通常在地方法院開庭,第1次要求重審日語稱為【控訴(こうそ)】改到高等法院審理,第2次要求重審日語稱為【上告(じょうこく)】就是到最高法院,全日本只有一處,位於東京。

    在日本如何成為檢察官,法官?

    在日本,檢察官,法官,律師三種職業被統稱為【法曹三者】或簡稱【法曹(ほうそう)】,晉級的路線完全一樣,請參考附圖。

    20200828j05
    成為檢察官的途徑/キャリアガーデン

    最左側是主流路線多數人的選擇,大學+法科大學院6年時間預計最少要準備1000多萬日元資金,作為學費,生活費。

    6年順利畢業後的第1道難關【司法試験】每年一次的考試大概會刷掉7成的挑戰者,而且有時間限制,畢業5年內沒通過的話,這輩子沒機會再通關。

    通關者必須再進行1年的【司法休息】。。。(抱歉!打錯字XD)。

    【司法修習】有點像是集訓,將所有人集中到【司法研修所】訓練,1年集訓後進行第2道難關,類似畢業考試。畢業考試的不合格率很低了,大概3%而已。不過,想要成為檢察官與法官的人必須在這1年之中很努力取得很好的成績,品德表現也要很傑出。

    通過第2道難關的人都算取得法曹資格,接下來就是職業選擇。不能說是考生選擇職業,比較正確的說法是職業選擇考生,因為這群人裡面只有4.5%能成為檢察官,5.4%能成為法官。

    2018年(第71期)的數據,取得法曹資格的人數1,517人,進入檢察官體系69人,進入法官體系82人,準律師1,032人,其他出路334人。

    自2007年(第60期)最高峰2,376人以降逐年減少,圖表可看出呈現漂亮的下坡曲線。

    20200828j06
    司法修習者的出路/日本律師聯合會

    話說能通過大學窄門成為法學系學生已經算是精英,再要考取法科大學院,還要通過國家考試【司法試験】,就算是名校出身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2019年各大學院之中通過人數最多的【慶應義塾大法科大学院】考試報名人數300人,通過【司法試験】有152人,通過率50.67%,也就是被刷掉一半人。

    綜上所述,能進入檢察官體系或法官體系已經是精英中的精英,等到他們能獨當一面更要熬上不知多久的資歷。

    順帶一提,經過層層考驗成為檢察官,法官新人的月薪大約是20萬日元出頭。不過他們是國家公務員而且是特殊職業人群,相比一般公務員會比較優渥,加上津貼各種補助,據說年薪約500萬日元。

    在日本要如何成為被告人?這個問題說簡單也非常簡單,說難也非常難,普通人可能不容易突破心理障礙。當然不要成為被告人是最好,尤其是在日本,一旦被起訴九成九會被判刑定罪,也就是99%以上的【有罪率(ゆうざいりつ)】。

    依據法院公佈的2018年統計資料,判決結果有罪48,507件,無罪105件,還有其他參考數字但是為了方便理解只做單純計算。

    48,507件÷(48,507件+105件)≒99.78%

    這是日本全國所有地方法院的一審判決結果,日本的上訴案件不算多,即便上訴到最高法院結果差異也不大,每年的統計結果基本都在99%以上。

    2020年初著名的前日產CEO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的大逃亡事件發生後,他召開記者會就是用這個當成他逃亡的說辭之一,他說我如果繼續待在日本永遠不可能得到公平的審判。

    下集預告,日本司法界的各種弊病!

    2020/08/28 posted.

  • 日本人對颱風的命名方式跟別國都不一樣?

    日本人對颱風的命名方式跟別國都不一樣?

    今年(2020)以來各種反常現象層出不窮,年初的疫情發生至今不知何時能結束,7月份日本各地發生大雨災害,8月的酷暑天氣。還有每年夏季都會來日本轉圈圈的颱風,8月都快結束還沒真正的光臨。雖然颱風到來容易釀災成禍,但是颱風同樣會帶來充沛雨水解決缺水問題。

    颱風在現代日本寫成【台風】(たいふう),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明治晚期(1900年前後)到1956年為止這半世紀的寫法跟中文一模一樣也是寫【颱風】只不過因為“颱”不是常用漢字才改成同音字“台”。

    大中華圈使用中文漢字的人可能已習慣目前的颱風命名方式,同樣是使用漢字的日本是不是跟我們一樣呢?

    先說結論,並不是。

    雖然日本也參加“颱風委員會”(英語:WMO Typhoon Committee由亞洲14國及地區參加的組織)也提供了10個颱風名字,但是日本在自己國家的氣象預報時基本不使用這種名字。

    那麼日本是怎麼幫颱風取名字呢?每年1月1日起,最早誕生的颱風稱為【台風第1号】依照誕生順序編號。所以看日本的氣象預報基本上都是報導颱風幾號,目前最新的【巴威颱風】在日本叫做【台風8号】,“第”字加不加都可以。

    20200822t01
    巴威颱風(台風第8号)/気象庁

    氣象廳每年都會重新幫颱風編號,因此日後要確認是哪年的哪個颱風就會加上日本年號來說明。舉例,【平成27年颱風第5號】,【昭和29年颱風第15號】。不過,要是某個颱風帶來重大災害,除了編號之外,會根據颱風登陸地點或災害嚴重地區的地名/港灣名/河川名/船名等再取個名字。如【伊勢灣颱風】(昭和34年台風第15号)是明治以來最嚴重的颱風災害,死亡人數超過5000人,受傷人數約4萬人。因為這個颱風災情太過慘重,日本政府為此準備立法於2年後的1961年成立【災害對策基本法】在法律層面提供災害發生時的對應辦法的法源依據。

    20200822t02
    伊勢湾台風的災情/共同通信社「戦後20年写真集」

    其實日本對颱風的命名方式有過幾次轉變,可以分成3個階段。

    ■1945年被美國佔領之前

    日本史書[扶桑略記]有文字記載的颱風名字【永祚之風】,因為是在永祚元年(西曆989年)發生。據說永祚這個年號不吉祥,幾乎跟颱風同時期發現了掃把星(哈雷彗星),當時的一條天皇隔年就改元。

    弘安4年(西曆1281年)發生【弘安之役台風】,弘安之役就是元朝攻打日本的戰爭,也因為這個颱風吹垮元朝艦隊,日後被日本人視為[神風]而大量使用這個名詞。

    時間快轉到1934年9月21日,颱風在高知縣室戶岬登陸,被稱為【室戶颱風】。之後1961年又有颱風在此處登陸同樣造成重大災害,因為是第2次所以叫【第2室戶颱風】。

    ■1945年~1953年美軍佔領時期

    這個時期來到日本的颱風都跟隨美國的命名原則,以女性的英文名字取名。

    1951年10月14日的【露絲颱風(Ruth)】,雖然這個颱風釀成災情,但是這一年的夏季日本發生干旱,這個颱風剛好帶來豐沛雨量,不但解決旱情也同時解決缺電問題(水力發電)。

    ■1953年舊金山和約正式生效後

    美軍結束8年的佔領時期,日本氣象廳開始採用颱風誕生順序編號直到現在。

    其他比較有特色的名字並非官方命名,而是由媒體廣泛使用的颱風名字,1960年的【五輪颱風】,1991年的【蘋果颱風】。前者是因為幾乎同時出現5個颱風在日本列島周邊,形似奧運標誌的5個圈(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日文簡稱就是”五輪”),而且恰巧那一天是羅馬奧運會的開幕前夕,不僅如此4年後正好輪到東京舉辦奧運會。後者的命名來源是該颱風來襲時,正值蘋果產地“青森縣”的蘋果收穫季節,幾乎所有蘋果都被強風吹落,換算金額損失高達741.7億日元。

    20200822t03
    1960年8月23日的五輪颱風氣象圖/氣象廳

    最後提一個有趣的名字【韋駄天颱風】,韋駄天是佛法的保護神,傳說祂的移動速度很快,因此日語稱移動速度很快的颱風為韋駄天颱風。1954年的【洞爺丸颱風】及最近的2019年【令和颱風3號】都是韋駄天颱風。

    20200822t04
    韋駄天颱風/YAHOO!JAPAN

    2020/08/22 posted.

  • 男尊女卑的日本社會

    男尊女卑的日本社會

    想必多數人都曾聽過「住美國房子,找英國管家,娶日本老婆,雇中國廚子」,這是一條依據各國特色編造的段子,其中娶日本老婆體現的是日本女子賢惠持家的印象。或者在影劇中看過日本老公出門上班,老婆送到門口道別。老公下班到家,老婆準備好室內拖鞋,接過公事包,服侍更衣的場景。更早時期的日本女性地位低下已經不言而明,到了2020年的現代社會具體情況又是如何呢?

    男女家務分擔比例

    只找到最近的2016年統計資料,一天時間中男性的包含育兒在內的家務時間是1小時23分,與其他主要國家比較,日本是瑞典的41.3%,與第2低的法國比較也只有1半左右。而日本女性的家務時間長達7小時34分是男性的5.47倍,這並不是因為日本專職家庭主婦居多的結果。2019年夫婦雙職工的家庭戶數已經是專職主婦家庭的2倍多。

    20200819i01
    ↑各國夫妻的家務育兒時間比較/總務省
    20200819i02
    ↑專職主婦家庭與雙職工家庭戶數比較/厚生勞動省

    職場高管比例

    日本女性進入職場的人數逐年增加,但是能當上管理職位的比例依然很低,2017年只有13.2%的女性主管,更不用說升任主管所要花費的時間比男性長,薪資也比男性低。

    20200819i03
    ↑各國女性就業者及女性管理者比例/厚生勞動省

    公司對待男女員工的差別待遇,這些可能不是普遍現象,但是確實還存在現在的日本社會。

    • 女員工要比男員工提早到公司,因為要幫上司或男同事準備茶水。
    • 公司聚餐,女員工要主動積極幫忙倒酒,幫忙夾菜配菜。
    • 開會前預約會議室,影印資料等雜事也要女員工處理,即便是同等職位。
    • 男女同事結婚通常是將女同事調離到其他部門,或是以離職處理。
    • 女員工不得戴眼鏡,但男性可以。大部分有此規定的通常是服務業性質的工作,例如餐飲業的理由是抬眼鏡的動作不衛生;百貨公司之類的櫃檯工作人員,理由是影響觀瞻;穿和服的工作被禁止戴眼鏡的比例最多,例如神社的巫女,日本料理店,旅館。

    政治人物女性比例

    2018年資料,日本在193國中排165名;單獨比較G7國家則是倒數第一。話說2003年6月小泉內閣時代提出「20年30%」目標,指的是到2020年達成女性指導者佔比30%,指導者包括國會議員,民間企業的管理職。今年已經是2020年才達到1/3看來是完成不了。

    20200819i04
    ↑2018年世界各國會女性議員人數比例排名/列國議會同盟

    醫科大學的入學歧視

    2018年7月「東京醫科大學」爆發走後門錄取事件,大學的監督管理者「文部科學省」(等同教育部)的局長級官員受賄關說大學。大學方面對女考生及重考生進行平白無故的扣分,調整特定考生分數使其合格錄取。事件爆發後「厚生勞動省」對日本全國設置有醫學系的81所大學進行調查,發佈10所大學涉有重嫌,其中4所大學不公平對待女考生。

    全球性別差距報告

    2006年首次發佈全球性別差距報告,日本的排名一直是慘不忍睹,到了最近一期的GGI(2020)全球153國排名121名;上一期是全球149國排名110名。

    20200819i05
    ↑全球性別差距報告/內閣府整理製作

    男尊女卑的日本社會是否有轉變的一天,取決於女性意識是否抬頭,只是以現狀來看並不樂觀。日語”寿退社(kotobukitaisya)“雖然使用的機會越來越少,但是不少女性還是希望能以這樣的方式離職。這句日語應該是在日本景氣好的年代出現,指女員工因為結婚而離職,這種離職方式可是會令親朋好友羨慕。因為代表女方找到了長期飯票,可以不用再外出工作。現今使用的頻率減低只不過是日本經濟長期不景氣,即使結婚也不得不繼續工作。依據周邊實例觀察得知日本女性嚮往成為專職家庭主婦的潛在願望可沒有減少很多。

    2020/08/19 pos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