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幕後觀察

這個世界很大,日本也不小,歡迎來到我的日本觀察筆記,認識更深入的日本。

月份: 2020 年 10 月

  • 日本TAXI車資真的很貴嗎?

    日本TAXI車資真的很貴嗎?

    計程車車資是由日本政府的負責單位管控,1993年以前,日本的計程車費用規定,同一地區適用同一車資,1993以後各計程車公司可以向國土交通省提出申請,適度調整車資。以東京都23區為例,在2017年2月修訂之前,起跳里程2公里收費730日元(折台幣204元),修訂後起跳里程1.052公里收費410日元(115元),續跳里程每0.237公里收費80日元(22元)。(2022/11/14之後的價格又不同了!)

    有對比才有傷害,啊!是比較容易理解貴不貴。以大臺北地區為例,2015年10月1日起,起跳里程1.25公里收費新台幣70元,續跳里程每0.2公里收費5元。

    再考慮台日雙方的物價差距(個人體會,大概高台灣2~3倍),日本計程車對當地人來說似乎不算太貴。只是以台灣人的角度來看,確實蠻貴的! 畢竟日本面積廣大,一趟機場接送(市區~成田),單程要價1萬多日元,折台幣3千多……XD

    20201020t01
    京都車站排隊候客的計程車群/chatnarin pramnapan on Unsplash

    剖析問題,分析原因能更容易理解費用制定的理由。近20年來,規範日本計程車的法規經歷過幾次重大修改。

    • 2002年(平成14年)大幅放寬計程車的限制,造成計程車台數大增,過度競爭之下司機收入減少。
    • 2009年(平成21年)修法緊縮,計程車台數開始減少。
    • 2014年(平成26年)再次調整法規,稍微放寬限制。
    20201020t02
    日本全國TAXI現狀-2016年版/國土交通省

    上列圖表的橫軸使用平成年號紀元,最左方的13代表西元2001年,最右方的27代表西元2015年。
    小知識,日本的習慣,公家機關幾乎全部採用日本年號,民營企業比較老派公司也採用日本年號,新興公司使用西元居多。
    今年2020年即令和2年。實話說,年號換算挺煩人。 XD

    在日本想成為計程車司機,説簡單也算簡單,説難也難。
    簡單之處,不問學歷高低,幾乎不限制年紀,不需要處理同事之間的人際關係,男女平等。
    困難之處,必須年滿21歲(取得第一種駕照持有滿3年以上,日本考照需滿18歲),取得第二種駕照(類似台灣的職業駕照,看過了考試模擬影片,不容易。),大都會區(東京,大阪,神奈川⋯)的司機必須通過地理測試,考該地區的道路,站名,著名地點名稱,到達該地點的最短路線等等。

    日本的計程車大部份歸屬車行法人所有,少數是個人經營(個體戶)。
    原因之一是因為要成為個人經營者的條件限制嚴格,申請時年紀越輕,審查條件越嚴格。如開計程車資歷達到幾年以上,並且無事故幾年。

    申請時未滿35歲

    在申請地區,申請日之前至少必須在同一家車行做為職業計程車司機受僱10年以上,且10年沒有出過交通事故,也沒有交通違規事件。

    申請時超過40歲,未滿65歲(超過65歲不給申請)

    申請日之前25年之中以開車為業的期間必須有10年以上,舉例,載人為主需10年,載貨為主需20年。
    申請日前3年做為計程車司機的期間有2年以上。

    中間還有一檔,偷懶沒寫,條件大致介於上述兩檔之間。其他還有不少細節限制就不再展開說明。

    因此,在日本的個人計程車司機那可是優良駕駛的證明。只是要遇到也不容易,根據2018年國土交通省的資料,個人計程車的台數只有車行計程車的16.5%。

    有種說法,計程車司機這種職業是最終職業選擇,意思是轉職者經歷過各種跑道後,已經不知道該選什麼時,開計程車就成為最後的選擇。
    但是,真正在開計程車的司機當然不會這麼認為,對於他們來說選擇開計程車有以下好處。

    • 可自由選擇勞動時間,受僱的司機通常會選擇「隔日勞動」的排班方式,一年可獲得多達233天休息日,詳情後述。
    • 能者多勞多得,大多數司機是車行的員工,只要專心開車就行,薪資通常採用底薪+獎金。
    • 能遇到多樣性的客人,而且在車內這樣的特殊空間中,有機會跟各種階層的客人閒聊,增廣見聞。
    • 個人計程車司機的自由度更高,而且收入不會被車行抽成,全部歸自己。

    不能光說好處,計程車司機也有辛苦之處,主要如下。

    • 平均薪資不如同年齡的白領階級,尤其是人口少的區域的司機。
    • 需要配合排班,上班時對視力精力要求高,長期堅持不易,離職率高達30%。
    • 容易罹患職業病,如,腰痛,便秘,深部静脈血栓症。
    • 計程車的事故率相對其他交通工具更高。(對比其他國家,日本算低了。)

    看到這裡的讀者會不會覺得很奇怪,計程車車資明明很貴,為什麼司機薪資不高?
    答案是,車行抽很兇!普遍抽4~5成,也就是大概一半收入要上繳給車行。

    車行也會跟大家訴苦,我們要僱用很多司機,購買很多計程車,政府的限制條件很多,車子的維護保養很花錢,還有很多你們看不到的隱形成本支出……

    不過據我觀察到的現象,很多車行開出優厚的條件徵求司機,例如,新人司機入職給入職慶祝獎金,全額補助考取第二種駕駛執照(職業駕照),培訓期間也給薪資,可自由選擇排班方式,有的附設托兒所,讓主婦們不用擔心孩子沒人照顧……

    20201020t03
    招募司機的廣告/日本交通株式会社
    20201020t04
    招募司機的廣告/和親交通株式会社

    前面有提到「隔日勞動」,配合下方範例解說。一趟【出勤】勤務時間長達20小時,依日本勞基法的規定,這種勞動時間隔日必須給勞工至少24小時的休息時間。保障司機不會過勞,也算保護乘客。【公休】指公司規定的假日。至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公休,原因在於採用 「隔日勞動」有規定,每月一般出勤11趟,最多只能13趟,不能出勤的日子只能休息。

    20201020t05
    「隔日勞動」排班範例/日の丸交通

    其實不用羨慕這種排班方式能有這麼多放假日,司機每月的實際工作時間換算成小時,跟其他職業比較,並沒有比較輕鬆。
    司機 20小時 X 13趟 = 260小時
    週休2日的工作 9小時 X 22日 = 198小時

    如果到日本旅遊,想像一下,你採購了大量戰利品,提著大包小包再去趕電車,如果巧遇上下班的巔峰時間,想死的心都有吧……

    此時不妨改搭計程車,不用你動手開車門,戰利品往車內一丟,拿出飯店名片遞給司機,全程不用說一句話就能輕鬆回到飯店。

    你如果有閒情逸致,可以試著跟司機閒聊。不想的話,絕大部份司機只會專心開車,不會打攪你。

    建議遊客們有機會可以體驗看看,只是你下車後,千萬記得不要自己動手好心幫忙關閉計程車的車門!舊型自動車門很有可能因為你的日行一善,必須進廠維修。 XD

    2020/10/20 posted.

    2025/01/29 modified.

  • 杏仁豆腐的秘密

    杏仁豆腐的秘密

    久居日本或經常赴日旅遊的朋友想必都知道日本有很多中國相關的料理,今天突然想起【杏仁豆腐】。

    如果有機會問日本各地的當地日本人,吃完中華料理是不是會想來一碗甜點【あんにんどうふ】,十有八九答案會是YES!在日本的中華料理店幾乎可說是家家必備這道甜點,對日本人來說已經是【定番デザート】(基本款甜點)。

    20201012f01
    日本常見的杏仁豆腐/macaroni

    只是對於居住在大中華圈的華人來說,知道「杏仁」或「豆腐」但是這兩者結合在一起是什麼味道就有點無法想象。筆者我自己的認知中,除了小時候偶爾喝到溫熱的香醇濃厚的「杏仁茶」,杏仁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常見。

    20201012f02
    古早味杏仁茶/貓大爺部落格

    上網搜了一圈,發現杏仁的起源來自東漢末年三神醫之一「董奉」治病,不取一文錢,只要求病患栽種杏樹。年復一年,杏樹不計其數,蔚然成林。杏仁熟時,董奉便建一草倉儲杏仁。需要杏仁的人,可用穀子交換。再將所得之穀賑濟貧民,供給行旅。因此董奉又號「杏林」,後世以「杏林」代指醫學界或良醫。

    20201012f03
    杏仁豆腐的起源/glico官網

    杏仁有止咳化痰,滋養肌膚之功效,尤其針對體虛而受寒的咳嗽症狀特別有效。不過杏仁味苦,因此磨成粉,加糖,加奶,以便食用。到了清朝已經成為滿漢全席的甜點之一。

    日本歷史上出現杏仁的記載是在室町時代(1367年)由僧侶【眼阿】所寫的【新札往来】。此時已經有飲茶時搭配杏仁糕點的習慣。

    近代日本則是在1921年的報紙上出現杏仁豆腐拌毛豆的食譜,由此可知當時已經開始流傳杏仁豆腐。杏仁豆腐通常是以杏仁原汁加入【寒天】之類的凝固劑,結成固體,形狀類似豆腐,因此得名。早期通常切割成菱形,加上水果粒,蜜豆,最後澆上糖水。2000年左右日本各大食品廠開始陸續推出布丁狀的杏仁豆腐,讓消費者可以輕易地在超商/超市購得。

    20201012f04
    7-11的杏仁豆腐/日本7-11官網

    話說杏仁豆腐的英語【Apricot tofu】或者乾脆直接使用日語發音【Annin tofu】。細心的讀者可能注意到,豆腐的英語是採用日語發音,英語圈國家大概認為豆腐是日本傳來的吧。

    就如同【台灣拉麵】【天津飯】,名字看起來很像來自這些地方,其實認真說起來全都是日本料理。只不過現在已經是地球村的時代,杏仁豆腐已經逆向輸入到大中華圈地區。

    延伸閱讀
    在日本誕生的台灣料理(台灣拉麵)

    2020/10/12 posted.

  • 台日養車費用比較

    台日養車費用比較

    延伸閱讀 My blog
    近年日本汽車市場概況
    聊聊日本的輕型車(K car)

    看過我之前文章的朋友希望能再比較台日雙方的養車費用,現在整理如下。
    先說結論,日本無論是買車或養車都比台灣便宜!!
    這還沒計入物價差距,單純以匯率直接換算後的金額做出的比較。
    若是加計物價差距,日本更是便宜地令人髮指。

    日本養車費0.27每月開銷
    日元換算台幣(元)台灣養車費(元)
    稅金51171381.591500
    保險85672313.092000
    油錢115443116.882000
    保養1666449.82800
    消耗品更換710019172500
    停車位費用1200032406000
    驗車(車檢)費用2916787.3237.5
    合計4891013205.714837.5
    • 日本車稅以2500c.c.計算。
    • 保險為強制險及任意險合計。
    • 油錢以汽油130日元/L(約35台幣/L),每月里程800公里。
    • 平均油耗:輕型車15km/L;1500c.c.12km/L;2500c.c.9km/L。
    • 消耗品包含機油,機油濾芯,空調濾芯,剎車油,雨刷片…
    • 停車位費用取日本全國平均值的1.5倍。
    • 驗車=【車検】,制度及費用差異頗大,日本新車3年1驗,之後每2年1驗。台灣新車5年1驗,之後每年1驗,超過10年每年2驗。
    • 日本驗車費用很貴,2年1驗費用參照圖表;台灣很便宜450台幣,到了1年1驗時,每月才37.5元。
    • 小知識:下圖中的黃色貼紙是輕型車,水藍色是普通汽車。沒貼在擋風玻璃上方,被抓到可罰款50萬日元以下。
    20201005c02
    驗車到期日貼紙/ひろ助blog

    日本汽車有些費用是台灣沒有的。例,請車商代辦車庫證明20,000日元;交車費用約5,000~30,000日元;車子報廢預存金約7,000日元~18,000日元。
    為了鼓勵消費者購買環保車,依據環保性能高低可以節省車稅25%~75%。搭載AEB之類功能的安全駕駛輔助車可以扣抵汽車保險費9%。
    *AEB…Automatic Emergency Braking(自動緊急剎車功能)。
    這部份的費用不容易跟台灣直接比較,只在此處補充說明。

    數據資料來源↓

    20201005c04
    台灣汽車持有成本/東森財經新聞
    20201005c01
    日本3種車款的養車費用/JA共済

    假如依據2019年度日本總務省的統計資料,台日差距會更大。養車平均值大約190,201日元/年,換算成台幣每月約4,280台幣。
    停車位費用城鄉差距非常大,日本全國的平均大約每月8,000日元(2,160台幣)

    20201005c03
    每戶家庭1年的養車平均值/2019年度總務省調查

    如果汽車不是你的生財工具也不是非有不可的移動工具時,正如《富爸爸窮爸爸》書中所述,持有汽車就是負債。 XD

    2020/10/05 pos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