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幕後觀察

這個世界很大,日本也不小,歡迎來到我的日本觀察筆記,認識更深入的日本。

月份: 2022 年 1 月

  • 大人的玩具minicar

    大人的玩具minicar

    看到大人的玩具內心有所波動的人應該都是老司機(這句話懂的人自然明白含義)。很可惜今天不是要聊這個話題,而是minicar,當然這裡不是指小朋友喜愛的迷你小汽車。

    在日本的機動車分類中有一種特殊規格被稱為【ミニカー】也就是英語的minicar!

    外表像是汽車,但是卻使用摩托車的車牌。日本的道路運送車輛法的規定中歸屬為掛載引擎的自行車(意即廣義的摩托車),排氣量限定20cc~50cc,但是駕駛它所需的駕照至少也要一般汽車駕照以上才可以。不過在另一部法規中,道路交通法,它被認定為一般汽車,因此不需要戴安全帽,也不用像騎摩托車必須兩段式右轉(日本屬於靠左行駛國家,跟台灣相反)。

    看到這裡是不是開始混亂了,這傢伙到底是汽車,還是摩托車?!
    直接看實物照片,應該比較容易弄清楚它的身份吧? XD

    20220121m02
    COMS/交通タイムス社
    20220121m03
    ジャイロキャノピー/交通タイムス社
    20220121m04
    改車前後的ジャイロキャノピー/Motor-Fan

    以上這些都是minicar,他們都掛著minicar專用的淺藍色摩托車車牌。

    20220121m05
    日本摩托車車牌分類/DARADARA.site

    東京街頭曾有過一段時光,在車水馬龍的車陣中遽然冒出真人版瑪利歐賽車,大約自那時候又重現了minicar的流行風潮。現在看不到瑪利歐裝扮,因為任天堂打贏了官司。不過公道卡丁車出租業者還在,這些卡丁車也是minicar。

    20220121m06
    真人版瑪利歐賽車/弁護士ドットコム

    minicar的規格標準(2022年現在的標準)

    依據道路交通法,搭載總排氣量50cc以下引擎,或0.6Kw以下功率輸出的3輪以上機動車。搭乘人員限制1人,速度上限60km/h。
    又依據道路運送車輛法,車體大小不得超過長2.5 x 寬1.3 x 高2(公尺),只看數字不容易直觀理解,粗暴的解釋,約莫2台minicar並排時相當於1台常見的汽車大小。

    20220121m07
    COMS/Toyota官網

    minicar的優缺點

    優點

    • 購買時不需要車庫證明,也不用車檢,稅金超便宜,約莫K car的1/3。
    • 不需要戴安全帽,不用兩段式右轉。
    • 車體小,適合穿梭窄巷,停車比一般車方便。

    缺點

    • 被歸類成摩托車,不可上高速公路。(不過,速度被限制60以下,我開的話也不敢上去。)
    • 只能單人開車,不能載人。貨物比照50cc摩托車辦理,只能搭載30kg以下。
    • 車體小,沒有冷暖氣供應,汽油箱或電源自然也不夠充份,不適合遠距離出行。

    購車費用

    一般行情約莫50萬~100萬日元,相當社會新鮮人3~5個月薪資。如果符合政府補助資格,例如東京在推進ZEV(Zero Emission Vehicle)二氧化碳零排放機動車補助金。電力minicar的補助金約38萬,購買Toyota的COMS只要自付50萬就能開回家。
    動手能力強的人也可以自行裝配或改裝minicar,市面上有推出キットカー(Kit car)配件,很像組裝模型汽車,只不過這種大人的玩具是真的可以開車上路。

    話說,日語的minicar經常被用在稱呼模型小汽車,因此有些車廠或日本人會改用「マイクロカー」(microcar),不過minicar才是法律正式用語,兩者其實都指同一種車型。

    最後附上多張minicar照片。

    20220121m08
    光岡自動車/instagram/tengumori
    20220121m09
    光岡自動車/instagram/sameside1toki
    20220121m10
    タケオカ自動車/instagram/harukovsky_jp
    20220121m11
    40周年記念限定車「ABBEY」/タケオカ自動車官網
    20220121m12
    nextcruiser/ブレイズ官網

    2022/01/21 posted.

  • 日本街頭的公共垃圾桶為何越來越少

    日本街頭的公共垃圾桶為何越來越少

    近1、20年曾經來過日本的觀光客們應該有注意到街頭上的公共垃圾桶越來越難見到,難不成垃圾桶被人偷了?當然不是被偷,不過,現在的日本社會,還真的有人會偷似乎沒什麼價值的東西,連店家門前的花盆、小裝飾都有人拿走。甚至神社的【賽錢箱】(中文:功德箱)也有人敢在神靈面前動手偷錢。

    曾經的東京街頭也是到處可見垃圾桶,直到1995年東京地鐵沙林毒氣散佈事件發生後,全國多處車站內的垃圾桶被封閉,才陸續減少。其後,曾經重新放置,在2001年美國911恐怖攻擊後又再次開始封閉垃圾桶。

    trashbox
    新聞報導又有鐵道公司要撤掉垃圾桶/ANN news

    以下列舉減少理由

    防恐

    雖然在日本很少發生恐怖襲擊事件(這麼說也不太正確,無差別殺人事件也算是一種,近年發生不少件),謹慎的日本人為了防止恐怖份子利用垃圾桶藏匿毒氣、炸彈等危險物品,開始減少戶外的垃圾桶設置數量。

    處理可疑物品,浪費車站工作人員及警察資源

    因為有過前例,毒氣事件之後各家鐵道公司廣泛宣傳如在車站內發現不明可疑物品,希望乘客不要自行動手查看,盡快報告工作人員讓他們來處理。車站工作人員通常會通報警察,一起處理可疑物品。一般情況下,大部份都不是什麼危險物品,但是卻需要花費大量時間。

    20220116t02
    近年來各家鐵道公司因為各種原因撤掉垃圾桶/ANN news

    防疫對策

    乘客沒有包好使用過的口罩,隨手就丟進公共垃圾桶,增加工作人員染疫的風險。

    家庭垃圾

    日本的家庭垃圾有很嚴格的分類規定,而且每天可以丟棄的垃圾種類也不盡相同,有時錯過丟棄時間需要等下輪時間到來。有些人嫌麻煩,偷偷將家裡的垃圾拿到外頭的垃圾桶丟棄,公園、便利店的公共垃圾桶就是他們最好的目標。儘管這些地方的管理人員貼出標語告知,不要將家庭垃圾丟到這裡,只是屢禁不絕,防不勝防。最後就是封閉公共垃圾桶;便利店會將設置在店外的垃圾桶改放店內。

    20220116t03
    東京所有的公園幾乎都沒了【ゴミ箱(垃圾桶)】/ANN news

    野生動物翻撿廚餘垃圾

    日本有很多野生烏鴉,尤其是在人口稠密的都會區更多。因為人們丟棄的廚餘多,烏鴉基本依靠這些廚餘過活,而且他們生性聰明,懂得打開垃圾桶蓋翻找。即使是綁緊的垃圾袋,烏鴉也能啄破,找出他想要的食物。散亂一地的垃圾又會引來其他野狗、野貓等野生動物覓食。沒有更好的方法解決這樣的問題,只好訴諸最簡單有效的辦法,撤掉這些戶外的公共垃圾桶。

    節省經費

    設置了垃圾桶,必然需要人員定時清理,清潔人員的費用也是一筆很大的負擔。加上疫情緣故,人們減少外出,各個交通運輸公司收入大幅減少,像撤掉垃圾桶頂多造成旅客稍有不便,卻能節省經費,肯定優先刪減。

    外出時產生的垃圾,日本人怎麼處理呢?

    其實日本人在這一點做的很好,很值得稱讚。大多數人會將垃圾帶回家或帶到公司再分類丟棄。

    據我的觀察,這點應該跟日本人個性中的從眾心理有很大關係。當目所能及的範圍內,沒人亂丟垃圾,其他人也會跟著效法。搭自動扶梯就是很明顯的從眾心理,前一個人站在扶梯左邊,後續緊隨而來的人也會跟著站在左邊。即使是東京人習慣了站左邊,到了大阪,他也會很自然跟著前面的人站右邊。你沒看錯,這兩地的習慣不一樣,大阪人習慣站右邊。不知為何,這兩個地方有對抗情節,常常互相看不順眼,連自動扶梯的站位都相反。

    當街頭的垃圾桶越來越少,日本人難道不會抱怨這樣很不方便嗎?當然會抱怨,不過也只是口頭上說說,在社群媒體上互相抱怨一陣子就消停。要他們放下手機,出門上街遊行抗議,可能這次撤掉垃圾桶事件的份量還不夠重,近2年雖然有疫情的緣故,大型抗議遊行非常少見。在疫情發生前也已經很少看到了。

    時髦的攜帶型垃圾袋

    話說,有人覺得不便,就有人認為這是商機。有廠商推出隨身攜帶的垃圾袋,雖然要價不菲,詢問的人卻不少。或許有人認為,隨便拿個不用的塑膠袋來裝垃圾不就結了,何必再花錢買這種東西。也許這是某些消費者的特徵,只要能解決他的痛點,外表設計也夠時髦,他們非常願意掏錢購買。

    20220116t04
    廠商推出攜帶型垃圾袋/ANN news

    2022/01/16 posted.

  • 2021年度日本人最關心的國際新聞

    2021年度日本人最關心的國際新聞

    生物的本能,比起相距甚遠的事物,更關心自身週遭發生的大小事。人類似乎也不例外,喜愛看新聞的人,更加在意自己國家發生什麼,外國事物除非有着重大性、特殊性、獵奇性等特性才會有興致關注。因此,心血來潮好奇日本人最在意的外國新聞有哪些。

    挑選擁有日本最大發行量的讀賣新聞進行的讀者問卷調查「2021年的十大國外新聞」看看日本人關心哪些國際新聞。對了,這家報社(豆知識:日文漢字的「新聞」等同中文字「報紙」,而中文的「新聞」在日本則是借用英語News的假名寫法「ニュース」)發行的報紙也曾經是全世界發行量最大的,最高峯時一天發行約1031萬份日報。

    international-news
    日本讀者票選十大國際新聞/讀賣新聞

    先幫這十條新聞分類,疫情蔓延的這2年,相關新聞肯定不少,佔了3條。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日本人也特別關心美國,也佔了3條。其他的新聞比較均衡,緬甸、埃及、北朝鮮、中國各1條。

    再來具體觀察是哪些內容。2021年榮登日本人最關心的頭條國際大事,不出意外是美國新任總統確定了。回答問卷的日本人中高達84.1%選擇了這條新聞。爲什麼我會說「不出意外」,瞭解美日兩國淵源歷史的話應該能理解。很簡單粗暴解釋的話,日本國誕生以來,只有被美國使用武力攻佔過,至今仍有美國軍隊常駐日本各地。說句不好聽的話,美國就像日本的宗主國似的。

    第2、3、10名皆是疫情相關新聞,出現了新型變種新冠病毒;全世界確診人數超越2億人;能治療新冠病症的口服藥有美國藥廠提出上市申請。

    第4名緬甸軍事政變。日本在政經兩方面都與緬甸有密切關係,也有爲數不少的在日緬甸人群聚在東京的高田馬場。第5名阿富汗的塔利班佔領首都,由於美軍的撤退才導致這樣的結果,這條新聞算在美國頭上。第6名日本貨輪在埃及的蘇伊士運河擱淺事件。話說雖然船名「長賜輪(Ever Given)」也由臺灣的長榮海運營運,但船東是日本企業,因此日本媒體報導此事是以日本貨輪來稱呼。第7名北朝鮮接連試射導彈。對日本來說,北朝鮮(在臺灣稱呼北韓)是現階段最有可能軍事威脅日本的國家,且導彈射程幾乎涵蓋全日本領土,因此日本人相當在意北朝鮮的動向。第8名前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川普)的支持者暴力佔據國會大廈。此事也讓日本人見識了民主國家老大哥的不民主行爲。第9名中國恆大集團的經營危機。自2007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爲日本最大貿易國至今,中日間的經濟貿易越見興盛,關心中國的重大經濟事件也是必然。

    我自己在看這份榜單覺得挺有趣,多少能理解日本人如何看待世界。如果讓我來排名前三名,依序是新冠病毒疫情、中國恆大集團財務危機問題會如何解決、蘇伊士運河通行阻塞的影響。第1名不用說,影響層面太廣也太久。第2名可以跟2007年美國的次級貸款危機做比較,雖然性質不一樣,但是結果都會對房地產產生重大影響。第3名在此事件發生前,雖然知道這條運河很重要,從沒想過重要到這種程度。閱讀到此的朋友如果有興趣的話,也可以自行排名對自己來說最重大的國際新聞。

    2022/01/13 pos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