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幕後觀察

這個世界很大,日本也不小,歡迎來到我的日本觀察筆記,認識更深入的日本。

月份: 2021 年 7 月

  • 芥川賞的由來及現狀

    芥川賞的由來及現狀

    恭喜憑藉《彼岸花盛開之島》獲得芥川賞的李琴峰(31歲)!成為台灣第一位獲得這個日本最有代表性的文學獎之一的得主,也是第二位獲獎的非日語母語的外國籍作家(第一位是原中國籍的楊逸)。

    使用外語寫作且能在日本這個以封閉性聞名的國家獲得該國最有代表性的獎項實在是難能可貴。

    20210716a02
    《彼岸花が咲く島》/Amazon

    本篇主要講述的是這個獎項的故事,想了解李小姐及她的作品,請自行尋找其他資料。XD

    芥川賞的全稱「芥川龍之介賞」,顧名思義這個獎項的創辦人菊池寛為了紀念好友芥川龍之介而設立,同時間也設立了「直木賞」也是為了紀念直木三十五。這兩個獎項並列為日本文學界最高榮譽,也是延續至今歷史最悠久的獎項。(注:日語的相當於中文的

    芥川龍之介何許人呢?距今約百年前的日本大文豪,記得沒錯的話,台灣學校的教課書收錄有他的作品《竹林中》、《羅生門》、《蜘蛛之絲》等短篇小說。他才華橫溢,但體弱多病,年僅35歲即服藥自盡。

    身為好友的菊池寛於1923年創辦《文藝春秋》雜誌,最初的定位為文藝雜誌,進入1930年代轉變成綜合雜誌,雜誌銷量日益增長,現今依然是日本最受歡迎的雜誌之一。1935年設立芥川賞及直木賞除了紀念作家朋友之外,也有發掘新人及提升雜誌知名度的作用,每半年1次的獲獎作品都會刊登在《文藝春秋》雜誌上,如果是有話題性的作品或作者都能有效助推雜誌銷量。一開始該獎項並沒有如今的知名度,直到1956年石原慎太郎的《太陽の季節》獲獎才廣為人知。(說到石原這位前東京都知事,就想到他的親弟第石原裕次郎,昭和時代的超級巨星)1958年獲獎的大江健三郎更在日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994年),由此塑造出日本最具權威性的文學獎。

    芥川賞的評選方式不是由作者主動報名而是由主辦單位自行找尋作品評選出獲獎者。每半年舉辦一次,收集該期間曾經刊登在日本文學類雜誌上的作品,找出大約80個作品再加上向外部出版社或文人們發出300份問卷調查是否有推薦作品。層層篩選決定5部入圍作品,最終由9名評選委員多數認可選出0~2個獲獎作品(0代表從缺)。獲獎者可得到主賞懷錶一隻,副賞100萬日元獎金。獎額不高,但獲獎的名聲可能帶來豐厚回報。尤其在純文學越來越不受重視的現在,這個獎項可以讓文學新人作者鯉魚躍龍門大受矚目,進而提升書籍銷量。當然也有人就紅了這一瞬間,之後泯然眾人矣。

    獲獎難易度如何呢?說難也挺難的!太宰治這位大文豪連續兩次落選,私下甚至苦求評選委員放水讓他獲獎。離現在近一點的大作家村上春樹也選不上。還有東野圭吾5度入圍,第6次才獲獎。伊坂幸太郎5度入圍直木賞,一直無法得到評選委員的青睞,最後賭氣宣佈不要將我的作品列入評選對象。

    20210716a01
    Photo by César Viteri on Unsplash

    稍微細說芥川賞及直木賞的差異,因為都是由同一主辦單位舉辦,規矩也大同小異,包括我自己以及部份日本人也搞不清楚這兩個獎項有什麼不同。主要不同之處,芥川賞評選純文學;直木賞評選大眾小說(通俗小說)。但是有些作品很難區分屬性,因此有些作品會在評選委員會討論過程中被更改獎項。另外還記得先前提過設立這個獎項的目的之一,發掘新人!獲獎者得過任一種就不可再得,所以不會出現兩邊同時獲獎的情況。

    李琴峰獲獎後接受採訪也曾說過,自己會獲獎真的是運氣,這不只是謙遜也是大實話。文章這種藝術作品每個人欣賞的角度不同,主觀意識好惡分明。我看了一些歷屆得獎作品的評選委員的個人評語,同一部作品,不同委員的意見差異甚大,甚至將得獎作品批評的一無是處的委員也有。太宰治無法獲獎,不是他的作品不好,而是評選委員的川端康成看不慣他的私德。川端康成是日本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芥川賞創辦伊始長期擔任評選委員。可想而知他擔任這個職務的一天,太宰治永遠沒辦法獲獎。

    現在的獲獎者只要有話題性,他的得獎作品就很有可能造成搶購。(反之,作者本人有話題性也有可能助他獲獎)最有名的例子,搞笑藝人又吉直樹的《花火》得獎後,大賣200多萬冊,創下芥川賞獲獎作品最暢銷記錄。年紀最小的獲獎者綿矢莉莎(19歲)的《欠踹的背影》賣出127萬冊。

    因此現在的讀者也在吐槽主辦單位在量產得獎作品,每年最多可讓8名作者得獎,造成獎項的權威性下跌。同行業者看不過眼也舉辦其他獎項跟文藝春秋互別苗頭,「本屋大賞」就是近年很有人氣的獎項。創辦伊始伊坂幸太郎連續6年獲得本屋大賞提名,第5屆獲得大賞,至今(2021)有11部作品獲得提名。

    最後看一下網路上的問卷調查,這屆(第165回)的芥川賞及直木賞你最想讀哪部作品,《彼岸花盛開之島》能排名第三實屬不易。投票總數連4000人都不到。其他主題的問卷輕鬆能破萬人投票,可想而知文學作品在日本的慘況。

    20210716a03
    問卷調查/Yahoo!JAPAN

    2021/07/16 posted.

  • 位於東京市區的壽司郎探訪記

    位於東京市區的壽司郎探訪記

    說到「壽司郎」,應該不用過多介紹,在台灣大家也常去吃的平價迴轉壽司店。在日本,壽司郎已經是營收規模最大的迴轉壽司連鎖店。以往大多只在郊外開店的他們,近幾年開始積極往市區展店,尤其自疫情爆發以來,餐飲業者多數遭受打擊,只有壽司、燒肉、漢堡快餐店等少數業種可以逆勢成長。

    究竟壽司郎憑什麼可以成為這個行業的龍頭,前天趕在東京進入第4次緊急事態宣言之前(其實不喝酒;不要太晚吃飯的話,宣言什麼的都是浮雲XD),實地前往市區的壽司郎考察一番。親身體驗的戰果如下,心得寫在後頭。

    20210712s01
    壽司郎的北海道活動/官網
    20210712s02
    店內裝潢樸實無華,節省成本回饋在售價
    20210712s03
    店內後方是廚房,特別設置透明玻璃可看到製作過程
    20210712s04
    熱水沖力強勁,打出綠茶泡沫
    20210712s05
    各種壽司
    20210712s06
    各種壽司
    20210712s07
    各種壽司
    20210712s08
    北海道味噌拉麵,配料豐富,有干貝、鮭魚卵、馬鈴薯、玉米,味道普普!
    20210712s09
    草莓冰淇淋聖代

    我們去的時間點正是主推北海道食材期間,直接由北海道運來的食材特別新鮮誘人,每一貫的份量中規中矩。另外,與同等規模的店家對比,食材種類算多,因為你不可能要求只有20人座位的店家提供跟60人座位一樣多的食材。但是壽司郎硬是能準備更多種類的食材。

    同樣是迴轉壽司店,同樣是機器捏合的醋飯,壽司郎的醋飯鬆緊合度,機器性能高人一等。說實話,跟壽司職人相比還差一籌,但是凡人如我已經很滿足。勉強要吐槽的話,迴轉壽司店的壽司實在不能稱為握壽司,他們只是將食材堆放在醋飯上而已。

    我們這一餐最讓我驚艷的一道料理,居然是甜點!300日元的價位,竟然有2大球冰淇淋,搭配冷凍草莓,巧克力棒裡面還不是空心,填滿真材實料的巧克力!

    說完優點,說一下缺點。同樣的食材郊外店一盤100日元起(未稅),市區店120日元起(未稅),對薄利多銷的行業來說,房租佔成本的比重果然很大。

    最失望的一道料理是拉麵,看很多網路上的評論,有提到壽司郎的拉麵都說好吃。嗯~憑我的良心說,不能說它難吃,只是「餅は餅屋(想吃好吃的麻糬還是要到麻糬專門店)」古人誠不我欺。

    疫情期間很多店面關門倒閉,空出來的位置剛好讓這些逆勢成長的壽司連鎖店更加有意願在市區拓展分店,我們去的這家分店也是同樣情況,前身是知名的居酒屋,空了好一段時間後才由壽司郎接手。這家第一次試吃很滿意,離我家也近,已經列入再訪的口袋名單。就算不內用,外帶也很方便,完全不用跟店員見面,直接由密碼鎖櫃子帶走自己訂購的壽司。

    20210712s10
    市區店的外帶專櫃/daily-shinjuku

    順手多嘴說一下,文章開頭有提到燒肉店也是在疫情之下能逆勢成長的業種,其理由是店內的換氣頻率更高更全面,日本的防疫措施有一項是避免三密,密閉空間的群聚容易感染病毒,因此室內空間能經常換氣可減少感染的可能性。燒肉店在這點非常吃香,原本就是很注重排氣的業種,每一桌也都配備有獨立的吸煙裝置。像知名的「和民」去年開始就將旗下的居酒屋改裝成燒肉店,預計到2022年3月底展店120家,5年內拓展到400家。

    同場加映,小二兒子的學校作業,栽培小番茄!今天趕巧帶回2顆剛紅透的小番茄加菜。

    20210712s11
    學校作業,栽培小番茄

    2021/07/12 posted.

  • 日本人眼中的繁體中文輸入法

    日本人眼中的繁體中文輸入法

    日本也是使用漢字的國家,他們使用什麼方式輸入日文呢?得益於日語發音規則簡單,大部份日本人使用羅馬拼音輸入法,也就是輸入TENKI會出現「天気」和其他候選字。少部份人使用一鍵一音方式輸入日文發音再變換出想要的字,簡單說就像注音輸入法。借用兒子的筆電鍵盤拍照,日本鍵盤上刻印著假名(想像成注音符號)。

    20210708c01
    日語鍵盤

    我的工作需要利用電腦跟別人溝通,通常會用到日文與中文。有時候日本人同事好奇中文如何輸入,我必須解釋半天,他們嘴上哦哦,其實腦袋裡未必能理解原理。

    不相信的話,麻煩看看這段話能否理解。中文輸入法有兩大類別,一種是利用發音符號輸入電腦,讓電腦自動列出相對應的中文字候選,再決定想要的文字,如同日語輸入法。(目前為止應該能理解)另一種是拆解法,將中文字拆解成零件,再依照一定規則組合零件,利用鍵盤輸入電腦,則自動出現想要的文字。舉例,「科」拆解成竹、木、卜、十,每個零件對應1個英文碼,竹對應H;木對應D;卜對應Y;十對應J,輸入HDYJ就能打出「科」。

    20210708c02
    倉頡取碼「科」/《Follow Me倉頡字典》

    這時候日本人同事的腦袋開始打結,中文字那麼多,形狀也不盡相同,要怎麼拆解出零件?等等,拆解之前是不是要記得那個字怎麼寫?萬一忘記寫法,怎麼拆解?如果拆不出來,或拆錯了,是不是就打不出字?還有,科的第1碼為什麼是竹?第2碼木,這個還能理解(畢竟日本人看得懂漢字)……

    20210708c03
    Photo by Rob Schreckhise on Unsplash

    雖然我會打中文字,讓我解釋這些問題還真有難度!!
    日本人雖然還是不能完全理解中文字如何打出來,反正他們也不學中文,也就不會再追問。

    遙想當年學生時代,老師教的是倉頡輸入法,為了學會真的是花了好長一段時間。幸好學會之後,拜朱邦復先生放棄專利權的義舉,任何一台中文電腦都可以輸入中文。(詳情可參閱上一篇文章《我的電子書閱讀器收藏介紹》)

    不過喜歡新玩意的我,怎麼可能只滿足一種中文輸入法!日後我又學了嘸蝦米輸入法,號稱比倉頡輸入法更容易學會,輸入速度更快。學會後確實有感覺自己打字快了一些,不過卻遇到一個大問題,因為嘸蝦米必須付費,而且是每一種電腦系統都必須另行收費,因此不是每一台電腦都有安裝這種輸入法。(此時又懷念起朱先生。)每當我必須在別人的電腦上打中文,常常發生我不會打中文字了!除了沒安裝嘸蝦米輸入法外,倉頡的拆碼方式我也忘了。因為這兩者同屬拆字法,但拆碼規則完全不同,必須忘了其中一種才能學會另一種。就跟武功內力一樣,一名武者雖然能學各種武功招數,但是內功心法只能有一種,否則會走火入魔。

    後來這種困境越來越嚴重,逼不得已只好再學習另一種輸入法(這又是另一段故事),現在嘸蝦米的拆字規則也忘得差不多。(傷心)

    如果各位也有日本朋友會問你,中文怎麼輸入,我想大部份人都可以直接回答他,“日本語入力方法とほぼ同じやり方だよ。(與日語輸入法同樣原理)”。萬一,你和我一樣使用倉頡或嘸蝦米拆字法,那就告訴日本朋友,中文博大精深,不是外邦人可以輕易理解!! XD

    2021/07/08 pos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