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幕後觀察

這個世界很大,日本也不小,歡迎來到我的日本觀察筆記,認識更深入的日本。

月份: 2021 年 12 月

  • 2021最幸福的瞬間

    2021最幸福的瞬間

    生活在不缺乏物資的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不懂“珍惜”這兩字怎麼寫。當基本的生活物質滿足之後,自然而然開始追求心靈的富足。撇除少數極端例子,大多數凡夫俗子所要的無非是,不用過份辛勞地工作,下班回家追追劇,滑滑手機,老婆(公)不嘮叨,小孩乖乖聽話,有溫暖的家庭。只是當這一切都達到後,是不是就不會得隴望蜀。

    原本我自己也覺得達到這樣的目標也足夠了,只是日子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中度過又覺得心有不甘,想再折騰些什麼。不過折騰幾年後也翻不出什麼新花樣,心也漸漸平靜下來。前幾日,全家出遊在某個公園曬著冬日午後陽光,悠閒放空時,內心莫名發現幸福就在當下。以下多照片,看圖說故事。

    20211229a01
    曬冬陽的同時,旁邊的小學生們正圍攏玩著單純地扔瓶子遊戲。
    20211229a02
    冬日午後虛弱的太陽!
    20211229a03
    體感溫度3⁓4度的冬日,雖然感受不到多少太陽的暖意,心靈的滿意度爆表。
    20211229a04
    看著孩子們玩耍,簡單的遊戲,滿足的表情。
    20211229a05
    曬完太陽,還不到兩點半,渡步到隔鄰的動物園。
    20211229a06
    企鵝們也在曬太陽。
    20211229a07
    猴子爬到樹頂不知正在遠眺何方。天藍的過份。
    20211229a08
    不知是不是海豹,將岸上的冰塊弄到水裡玩耍。
    20211229a09
    3點多離開時,太陽已經落到樓房後方。

    回顧這一年,雖然疫情尙未結束,人們仍需要無時無刻戴著口罩。至少大部份人已經打過疫苗,重症確診者也大幅減少,醫療資源也不緊張,日本整體的經濟情況也不算差。這樣一比較,比起去年疫情剛爆發的緊張感,今年已經比去年更好了,我也願相信明年會更加美好。

    明年的寫作計劃預計會轉換方向,少寫一些日本的黑暗面,將重心轉往正能量的內容。具體內容雖然還沒決定,應該可以期待! (話說我的寫作計劃似乎太隨性太佛系 XD)

    20211229a10
    2021年在微信讀書讀最久的九本書。

    2021/12/29 posted.

  • 日本版振興券風波

    日本版振興券風波

    新冠疫情肆虐,各國政府為了振興經濟,紛紛推出各種減稅政策或是發放補助金給人民,鼓勵民眾消費。日本亦不例外,去年很乾脆直接發放現金,不論是否擁有日本國籍,人人有份。時至今日,疫情即將滿2年,依然蔓延不絕,生活窮困民眾越發增多,年關將近的現在,政府決定再對家中有未滿18歲孩子的家庭發放價值10萬日元的臨時給付金,讓大家好好過年。雖然政府立意良善,操作手法卻讓人傻眼。

    上次發放現金時,政府高層既有此種聲音,民眾收到錢後大部份人是將錢儲蓄起來,對促進經濟發展幫助甚微。因此,這次的臨時給付金決定改採一半現金,一半振興劵方式。原本民眾覺得多一筆額外收入也不錯,即使有一半是振興劵也沒關係。不久後,爆出了這條新聞,讓民意開始沸騰,各KOL們(英文:Key Opinion Leader)也紛紛發聲,指責政府任意浪費公帑。

    coupon
    KOL怒罵政府浪費公帑(クーポン=振興劵)/FNN

    原來,為了印製振興劵以及郵寄等相關處理費用,居然是發放現金的“3倍”之多。發放現金的處理費約莫300億日元;發放振興劵的處理費約莫900億日元。此新聞見報後,執政黨高層還說出,發放振興劵的處理費肯定比發現金多,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明知多浪費國民的稅金,卻毫不在乎的態度,加劇了輿論的撻伐。發放5萬現金跟發放10萬所需的處理費用是一樣,取消振興劵只發現金,立馬可省900億日元,改做其他用途豈不是更好。例如,補助學生返還學貸,補助單親家庭之類。而且,使用振興劵方式也需要商家配合,如果是鄉下地方,願意配合的商家過少,當地人持有振興劵恐怕也不容易找到可以使用的店家。另外提一下,日本社會整體的數位化程度應該是全球後段班,振興劵還是使用紙本,沒有電子版。

    20211221c02
    政府不適當支出代表例子/FNN

    其實日本政府機構隨意浪費公帑的實例不只這件事,前一陣子,會計檢查院出具的檢查報告中發現,去年度日本政府的不適當支出高達2108億日元。舉幾個很有代表性的不適當支出,去年花費巨資緊急製作布製口罩,民眾不領情之外(對大人來說,口罩又小又不實用,我家收到至今還壓在箱底),後續沒發完的口罩也不想辦法處理掉,外送給需要的國家也行。卻另行租倉庫存放,倉儲費用如同沒關閉的水龍頭源源不斷的流逝。厚生勞動省製作一款功能單純的手機APP「COCOA」花費近4億日元,重點是這款APP根本不實用。簡單介紹APP用途,新冠確診者自行下載後,登錄自己的確診資料,旁人如果與確診者待在一定距離內,超過一定時間會發出通知,告知有下載該APP的人「你被感染的風險很大」……如果想要出現這種程度的通知效果,必須全民下載使用,且確診者本人必須誠實登錄資料。偏偏日本政府沒有強制執行的魄力,也不積極宣傳。更慘的是,APP開放下載初期,BUG不斷,即使到了現在,據說因為底層程式問題,BUG無法完全解決。今天為了寫這篇,特地點開APP STORE,發現有2.1萬條評論,分數也低至2.8。

    20211221c03
    2020年度日本政府不適當支出合計/FNN

    代替國民管理國家的政務官及官僚們的本職工作沒有做好,他們會不會像民營企業一樣,被扣薪被處罰呢?現在已經不幹國會議員的丸山穗高曬出他自己今年的夏季獎金,一文不少的匯入他的銀行戶頭。對了,可以仔細看看薪資明細單上的扣稅金額,約莫1/3金額是日本政府收走的所得稅。

    20211221c04
    國會議員“丸山穗高”的夏季獎金(令和3年=2021)/議員本人的Twitter

    話說,對比以往的老頑固,新近上台的日本首相寧肯背負朝令夕改的罵聲也願意從善如流,聽取民意,修改本次的臨時給付金發放辦法。同意地方政府自行決定是否改成全數發放現金,或是依然發放一半金額的振興劵。期望新人新氣象,日本也能夠越來越好。

    2021/12/21 posted.

  • 日本生存指南-禮儀篇

    日本生存指南-禮儀篇

    常聽人說日本人多禮,實際在日本生活這麼久,確實是很「搞累」(臺語,指多禮)!如果要完整述說日本的禮儀作法,恐怕能寫出一大篇論文。這裡以外國人的不同身份爲重點,列出一些常見作法供大家參考。
    *遊客
    *商貿往來

    20211216e01
    日本禮節/pixabay.com

    遊客

    遊客自然是指去日本觀光旅遊的人士。如果能事先理解當地各種禮儀規則,想必可以讓自己在日本玩的更舒心。

    萬用金句

    出發前先記住3個日語金句,也就是中文的請問、多少錢、謝謝
    請問、借過、叫服務生、不好意思……👉すみません(Su Mi Ma Sen)Su的u幾乎不發音。
    多少錢?👉おいくら(O i Ku La)
    謝謝👉ありがとう(A Li Ga Tou)
    日語發音的容錯率很高,發音不太準也沒關係,依照括弧內的羅馬拼音唸出來,日本人大概率能聽懂你說的日語。
    要是覺得3句太多,那麼至少至少將第1句背下來 。 在日本想要對方做什麼事之前,先說出這句話,再加上肢體語言,能解決遊客的大部份困擾。日本人也會覺得你有禮貌,也會更加樂意協助。
    第2句的「多少錢」,其實也能用第1句話代替。例如,你看中某樣商品,想跟店家講價。改用(Su Mi Ma Sen)再拿出計算器按出你的價格,對方也能懂你的意思。
    對了,日本雖然普遍採用明碼標價,不過有些店家還是能討價還價。常見的有家電量販店、賣零食、伴手禮的阿美橫丁

    日式旅館

    下榻旅館,尤其是日式旅館,一進房會有一小塊地方供人穿脫鞋子。如果脫下室外鞋之後能將兩隻鞋子併攏且鞋尖朝外放置,會讓服務生在內心讚歎,真是懂我們日本禮節的客人。另外,如果有室內拖鞋最好不要直接穿着踏上榻榻米,因爲榻榻米也兼有供人睡臥的功能。

    日式旅館通常都會附設大浴池,因爲是大家共用的浴池,外國人如果沒經驗,通常不知道該怎麼洗澡。所以在裏面幾乎都會張貼大幅的使用說明,除了日語版也有英語版,大概看一下應該能理解意思。簡單說一下重點,一進去不要馬上跳進大浴池泡澡,先到旁邊的沖洗位置將身體的髒污、汗水沖刷掉再泡澡。在大浴池時不要戲水,尤其是帶着小小孩的爸媽更要注意。泡完大浴池會再沖洗一遍才出去穿衣服。

    20211216e02
    日式古早錢湯/pixabay.com

    以上所列並不是非遵守不可的規則,符合一般常識性的行爲也足夠禮貌。啊!泡澡前的沖洗動作最好能做到,畢竟大浴池是大家共用,保持衛生也是個好習慣。

    對了,有刺青的朋友想泡大浴池最好先去櫃檯詢問一下是否可以進去。如果刺青範圍不大,用小毛巾或什麼東西遮掩一下,這樣子的話可以不用詢問。在日本還有這樣的觀念,身上有刺龍刺鳳圖案的,多是那方面的人士。某些店家會明令禁止刺青者使用大浴池,主要擔心其他客人看到會心生畏懼,日後不敢再上門。

    商貿往來

    臺灣與日本的經濟貿易往來相當頻繁,因此也有不少商務客來往兩地。經常往還日本的前輩們應該早已熟悉日本的這些基礎商業禮節,不過,如果還沒有這方面經驗的朋友,倒是可以參考看看。

    伴手禮

    初次拜訪或久久才拜訪日本廠商,最好準備一份伴手禮,促進友誼。禮物建議,可以帶具有本地特色的糕點、茶包,最好是選擇內裝容易分發的小包裝。如果不知道要選什麼樣的伴手禮,挑選最有代表性的臺灣名產「鳳梨酥」準錯不了。只不過我曾經撞見過,某家日本廠商辦公室內堆滿各種鳳梨酥……😆
    如果知道拜訪對象的喜好,準備那方面的禮物也很好。例如,對方的社長或擔當負責人喜歡收集某種動物形象的裝飾品,投其所好效果更佳。不過,遇到此種狀況,最好能準備兩份禮物,一份給個人,一份給對方員工們。

    守時

    應該很多人都有聽說過,日本人對時間要求很嚴格。不論是新幹線這種高級電車,一般的地鐵也非常準時,甚至連市區巴士也能列出相對準點的時刻表。
    在日本拜訪客戶肯定也要守時,最好能比約定時間提早5分鐘到達。初次拜訪,不熟悉對方辦公室位置,或是不熟悉路況,寧可提早抵達也不可遲到。
    如果到的太早,最好不要馬上進去,等待時間差不多再進去,避免造成對方的困擾。太早到,對方有可能正在忙別的工作,或是上個會議還沒結束。
    萬一路上遇到突發情況,例如塞車、地鐵延遲等狀況,有可能會超過約定時間5分鐘以上的話,一定要儘快通知對方。

    名片

    日本現在還是習慣性使用名片,初次拜訪對方記得攜帶足夠多的名片,以免出現沒有名片可交換的尷尬場面。出差在外,臨時補充名片特別困難。一場會議可能會有很多人參加,一人發一張名片,很快就發完。如果是去日本參展的人,務必多準備幾盒名片有備無患。
    日本人在交換名片時,通常會唸以下這些臺詞,我是什麼部門,叫什麼名字,請多指教。不懂日語的朋友,只要知道這是他們的習慣,不用開口,微笑以對就行。
    收到對方名片不要急着收起來,回到自己座位將名片擺放在桌面上。擺放順序有個小技巧,可以將名片依照對方的座次依序擺放。會議通常會花一段時間進行,會議中隨時瞥一下名片,幫助自己將對方的長相與名字對應在一起。

    座位

    座位順序安排基本上跟咱們一樣,上下有別,職位高者爲上。拜訪廠商通常會安排到會議室開會,如果主人有安排就坐位置那是最好,不過一般情況下只會由接待人員將客人帶進會議室就離開,之後對方與會人員才進來。等待對方進來前,己方需要自行決定誰坐哪個位置。通常有兩種座位排列方式,主人與客人各佔據一邊,距離門口最遠的內側是客人的主位,另一種以中央爲主位。如何判斷採用哪種排位方式,只能說因地制宜。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桌上有投影機的會議室,多數以中央爲主位。
    會議後如日本廠商招待吃飯,飯局的座次基本同上。如果遇到圓形桌就以距離門口最遠爲主位。吃完後的二次會、三次會,又該如何安排呢?我經驗不多。😎

    縱觀下來,日本禮儀裡有一個非常突出的重點,基本上圍繞著這個重點去思考,多半八九不離十。替對方着想,不給他人添麻煩,守時觀念就是最好的體現。

    原本有打算繼續寫下在日本職場工作的禮儀作法,上網瀏覽一圈,發現已經有不少資料,就不需要我班門弄斧了。(也省得我寫太長😁)

    2021/12/16 pos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