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革命勃發讓大英帝國開啟全球征戰步伐。逃離英國的清教徒,在美洲大陸建立美國,直至成為世界霸主。這兩大帝國將他們的母語的影響力散佈到全世界,甚至讓當代的中國改變拼音字母的形狀。所有非英語母語的國家幾乎都將英語默認成第一外語來學習,日本這個國家當然也不例外。只是在英語強勢崛起之前,日本國曾經的第一外語是什麼,讀者朋友們知道嗎?

回答“中文”的朋友,你的歷史學的很好哦!(鼓掌)

沒錯,學習中文(日本稱漢學)曾經是日本所有知識份子必須學習的第一外語,當時的讀書人如果看不懂中文,都不好意思跟朋友吟詩作對。不懂中文,連自己國家的歷史都無法記錄下來。因為古早的日本根本沒有文字,後來還是借用中文字才創造出日語中的假名,顧名思義假名就是假借中文來的文字。

可惜明末清初以降,中國故步自封,不思進取,再不復輝煌。日本人的學習對象自然而然轉移到更加強大的西方國家!

首先來到日本的葡萄牙、西班牙雖然是那個時代的強者,因種種原因無法讓日本人心向往之。因緣際會下,某個西方國家悄無聲息地進入日本。

到底是哪個國家?話說從頭,先由閉關鎖國這事談起,相信大家都懂這四個字的意思。不只清朝幹過這事,日本人也幹過。 日本大致在江戶幕府時代初期(十七世紀初)就將西方人趕出日本,並且禁止日本人渡海出國,已經出去一段時間的人視同叛徒,也不准他們回來,敢回來就處死。

日本閉關鎖國的原因跟宗教有關。早在日本的戰國時代(約1500年)就有西方傳教士遠渡重洋來到日本,傳教之餘也帶貨過來做生意。火繩銃就在那時由葡萄牙人帶入日本,遇到織田信長這個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人,他購入了大量火炮武器,實際運用在戰場,屢戰屢勝幾乎快要統一全日本。如果不是因為本能寺事件,日本的歷史將就此改變。到了戰國後期,甚至出現大名(大名類似中國的諸侯)受洗成為天主教徒,被稱為吉利支丹大名(キリシタン葡萄牙語的天主教徒)。他們的信仰是否虔誠不好說,但是藉此能更順利地買到西方火炮彈藥卻是事實。

當戰爭結束,進入和平的江戶幕府時代,當權者不再需要購買武器,重視的是政權穩定。而天主教義跟日本本土神道、佛教不同,鼓吹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江戶時代還處在封建社會,士農工商階層固化,大家要是都平等那就亂套了。由豐臣秀吉開始禁止西方人傳教,江戶幕府開啟後也數次頒布禁教令,大致到了1639年禁止葡萄牙船再來到日本,基本上此時的西方傳教士在日本已經銷聲匿跡。不過,儘管如此日本人很聰明地留了後門,在長崎的“出島”留下中國及荷蘭兩國的商館。跟中國有商貿往來不難理解,為何會允許荷蘭也可以留下來做生意呢?

20210617N01
長崎の出島(約4000坪)/山川 詳説日本史図録/世界の歴史まっぷ
20210617N02
嚴格限制進出的出島(人工島)/教科書調査隊

原因在於荷蘭雖然也屬於基督教國家,卻是信奉相對教義沒那麼嚴格的新教。而且荷蘭人更重視商業,著名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就是由荷蘭人設立,為了貿易利益向江戶幕府保證不傳教不發展信徒。不像葡萄牙、西班牙是信奉教義嚴格的天主教會(又稱羅馬天主教)。江戶幕府也需要有管道獲取西方世界的最新訊息,因此雙方一拍即合,由荷蘭擔任這個角色。原本荷蘭人船長寫就的航海日誌,逐漸增加內容變成“荷蘭風說書”(風說書即情報書刊。此外也有唐船風說書。),每年由荷蘭商館長轉交提供給江戶幕府,此措施持續了200多年(1641‐1859)。據說,美國人佩里欲駕駛黑船前來日本一事,在他抵達前一年已經被記載在荷蘭風說書,送達幕府。

與荷蘭人的溝通,包括翻譯“荷蘭風說書”還有透過荷蘭人帶來西洋書籍都是為了了解西方世界的各種知識,為此必須準備大量懂荷蘭語的人才。日本學者就在幕府將軍的命令下開始學習荷蘭語,成為這些人的第一外語,自此日本開始編輯日荷辭典,並開始翻譯西方傳來的醫書、天文、物理、化學、測繪等科學技術書籍。這些學問又被稱為“蘭學”(不是難學XD),到了後期增加了其他西方國家的學問,改稱“洋學”。

日本首部翻譯自荷蘭語的人體解剖醫學書籍《解體新書》(原著德國醫生J. Kulmus)於1774年經杉田玄白出版,後續由於杉田的荷蘭語造詣不足,不解之處尙多。因此他命弟子大槻玄澤全面重新考察該書所有譯名,修訂了原書中的錯誤及不足之處後,於1826年重新出版了《重訂解體新書》。如今中文、日語的許多解剖學標準用語,例如,「神經」、「軟骨」、「動脈」、「處女膜」等人體器官的名稱都出自本書,可見其重要性。

20210617N03
《解體新書》複製本/Wikipedia

杉田玄白出生自醫生世家,自小學習家傳醫術,又師從御醫西玄哲,也精通漢學。1752年成為小浜藩主(位於福井縣)的御醫,5年後來到江戶的日本橋自行開業,也是在這一年開始與精通蘭學的朋友來往。

1771年杉田與同伴一起參觀死刑犯的人體解剖,親眼見證了西洋人體解剖醫書的正確性,興起翻譯荷蘭語醫書的念頭。由於他自己不精通荷蘭語,請好友翻譯,他再校稿,不過他們的工作備極辛苦,因為當時的日本還沒有相對應的日語詞彙。在他晚年的回憶錄中寫道,當時的翻譯工作簡直像是搭乘沒有配備船槳船舵的船,孤零零地被拋到大海,跟破解密碼沒有兩樣,困難程度可見一斑。

日本雖然與清朝一樣也在閉關鎖國,等到1854年美國人佩里開著黑船強迫日本開國為止,日本知識份子對於西方科技並不陌生,所培養出來的人才見識幫助日本快速發展現代化,成功進行明治維新。

當日本決定建立一支現代化的海軍艦隊,荷蘭政府為了與其他西方國家競爭,博取日本的好感,1855年由荷蘭國王威廉三世贈送給日本第一艘蒸汽戰艦「觀光丸」。名字由來,取自中國易經「國之」,據說現在常用的旅遊觀光的觀光是自此之後才有這個意思。

20210617N04
停在橫濱港的觀光丸(荷蘭船廠特製復原船)/Wikipedia

現今已經變成日語的外來語,雖然多數來自英語,但有些其實來自荷蘭語。

  • オルゴール=orgel=音樂盒
  • カバン=kabas=包包
  • コック=kok=廚師
  • ゴム=gom=橡膠
  • コルク=kurk=軟木塞
  • シロップ=siroop=糖漿
  • ピンセット=pincet=鑷子
  • メス=mes=手術刀
  • ランドセル=ransel=日本小學生的書包

因為英語、荷蘭語、德語同屬於印歐語系的西日耳曼語支,彼此的詞彙原本就很相像,所以很多人以為是來自英語的外來語,其實有一部份是荷蘭語,比英語更早就傳入日本成為日語。

例如,固定用石膏的日語ギプス,可能很多人認為來自英語gypsum,如果知道來自荷蘭語gips會更容易理解日語為什麼會寫成ギプス。(我自己也是寫這篇才知道這個字來自荷蘭語XD)

拿出日本萬元鈔票就可看到「福澤諭吉」,他是日本近代啟蒙思想家、教育家(開辦慶應義塾大學),也是蘭學學者。1859年他來到因為「日美修好通商條約」而新近成為外國人居住地的橫濱,原本想試試辛苦學會的荷蘭語在這裡是否能跟外國人溝通交流。結果發現滿大街的廣告標語他居然看不懂,不禁感嘆荷蘭語的時代已經過去。(註:日本財務省預計2024年讓福澤他們退位,改成澀澤榮一等人。)

曾經的日本第一外語「荷蘭語」大致維持了200餘年,終於在英語的全球化大勢下失去了他的地位。

2021/06/17 posted.

最後修改日期: 2022-01-13

留言

撰寫回覆或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