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幕後觀察

這個世界很大,日本也不小,歡迎來到我的日本觀察筆記,認識更深入的日本。

月份: 2020 年 12 月

  • 2020年最滿意的購物iPad Air4

    2020年最滿意的購物iPad Air4

    值此年終之際,不免俗地來個年度總結。今年是什麼樣的一年,大家都很清楚就不再贅述,說說自己的事吧。

    今年宅在家的日子很長,那就說說今年自己最滿意的購物產品。平時喜歡購買3C產品,有些買來後把玩1、2次就被打入冷宮,堆在墻角吃灰。幸運一些的產品,在特定場景還有出場機會,例如,外出旅遊會用到的行動電源,多接頭的電源線。偶爾想要全家一起看電影時,不敢去電影院,就拿出家用投影機,泡壺茶,爆米花,一點也不輸去電影院的氣氛。

    說到3C產品就避不過Apple這個深坑。記得第一次親手摸到Apple家的產品是在日本讀書時,當時學校的電腦教室居然全數使用Apple的PC。雖然自己對PC還算熟悉,但是在那之前未曾有機會接觸他們家的PC,覺得特別新奇。第一次摸到只有1個鍵的滑鼠,第一次操作圖形界面的作業系統,第一次輸入日文…(註:我是DOS時代開始接觸80286PC)

    當年Apple的產品還不多,記憶中曾買過的有iPod,大概跟早期iPhone差不多大小的MP3隨身聽。第一代iPad,而且我還買了iPad專用的原裝鍵盤,實際使用次數似乎一隻手可以數完。 XD

    後來,每隔幾代就會買一台iPad回來玩,現在家裡有3台iPad現役服役中,兒子拿iPad2看YouTube,太座拿iPad5追劇,而我則是「iPad Air4」。

    今年最滿意的購物就是「iPad Air4」,規格就不說了,說說實際體驗。比以往更大的螢幕,讓老花眼的我看的更清楚;更省電,可以讓我重度使用一整天;充電速度更快,不到2個小時就能滿血復活。

    常用的APP如截圖所示,沒有整理,看起來有點亂。主要有四大類,視頻類、音頻類、讀書類、社群類。其中最推薦的APP,「SmartNews」日本資訊來源,各種媒體報導收集器;「ABEMA」日本線上電視;「多看閱讀」簡體中文電子書。

    20201231i01
    常用APP

    通常假日時,iPad的一天是這樣子。一早起床查看Mail,邊吃早餐邊看ABEMA電視新聞。吃完休息滑滑SmartNews,遇到值得保存的報導就轉存到Evernote。間中看會追蹤中的探路客、Matters的文章。

    中午吃飯也必須開啟視頻節目來佐餐,吃飽後讓眼睛休息一會,耳朵掛上無線耳機,聽聽podcast或喜馬拉雅,此時順便讓iPad充會電。

    晚餐時,當然也要看一會晚間新聞,通常ABEMA會播出本週要聞,能快速再瀏覽一次上週發生過什麼大事。

    晚上構思寫作blog,iPad輔助查詢資料,主要使用筆電打字。臨睡前看會電子書或直接躺平播放喜馬拉雅,定時讓它自動關閉。

    20201231i02
    My blog《日本幕後觀察》

    在購入iPad Air4之前,這些工作大部份由iPhone8手機跟其他平板擔任,即使這樣,手機也必須一天兩充才行。現在iPad Air4只要充電一次,而且不需太長時間,對我來說,簡直是神器。

    希望來年iPad Air4依然能頭好壯壯,保持好體力(電力)。 XD

    2020/12/31 posted.

  • 醫療先進國家日本即將面臨醫療崩壞?!

    醫療先進國家日本即將面臨醫療崩壞?!

    醫療先進國家日本即將面臨醫療崩壞?!標題雖然聳動了一些,不過這個消息是否真實?!

    日本媒體報導12月26日、27日各自有70人以上的東京都高齡者確診新冠肺炎患者無法住院,因為當天可以接收的病床數不足。

    20201229m02
    東京都專用病床不足,70人無法住院/FNN

    依人口比例,日本全國的病床數是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目前有38個會員國及5個擴大參與的國家)平均數的3倍,排名全球第一。人工呼吸器有45,000台,ECMO(體外膜氧合,俗稱葉克膜or人工心肺)1,000多台。

    日本的新冠肺炎感染人數,尤其是死亡人數與歐美國家對比,大約只有1/40。為什麼感染人數全球第一的美國沒傳出醫療崩壞的新聞,而日本卻連日報導新冠肺炎患者無法住院?

    20201229m03
    歐洲國家與日本的死亡率比較/FT.com

    12月21日,日本醫師會、日本看護協會、日本病院會等9個醫療相關團體,聯合發表【醫療緊急事態宣言】主要內容述說,如果疫情再這麼惡化下去,不只是新冠肺炎患者,一般患者也將無法接受醫療診治。

    這些醫療團體的依據,醫師人數只有OECD平均數的70%。其次,被指定為感染症對應醫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專用的病床使用率,陸續達到危險水域。今日(12/29)的最新情報有三個都市,東京、埼玉、愛知超過收容病床數上限。

    20201229m04
    2020/12/28日本各地新冠肺炎患者/專用病床數的最新實際數據;來源: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対策ダッシュボード

    但是以全國數來看,還未滿60%,尚有餘力才對。只要能送往鄰近縣市的醫院,或是請外縣市的醫師或護士前來支援也可以。

    很遺憾的事,日本現行的醫療法規,各地方政府的首長無法源依據,不能強制命令醫療機構進行這些事。私立醫院可以合法的拒絕這樣的命令。

    如果是公立醫院,地方首長確實可以對他們下命令。但是日本的情況特殊,雖然全國的醫療機構很多,公立醫院數量只有20%不到。作為對比,歐洲國家的公立醫院大略都有60~90%。

    為什麼日本的公立醫院會這麼少?原因為二戰後,日本百廢待興,為了盡速回復醫療體系,以自行開業的私立醫院為中心,在各地區急速發展壯大。由此帶來的後果是阻礙了公立醫院的發展,因為同一地區如果密集太多醫院會形成無謂的醫療資源浪費。

    實際上,即使被指定為感染症對應醫院也沒有義務必須接收新冠肺炎患者。這也是因為感染症法第19條,地方首長可以「勸告」感染症對應醫院接收患者。也就是說只能勸告,無法強制執行。

    今年3月4月,私立醫院【永壽綜合病院】因為接收新冠肺炎患者,引發大規模院內感染,事後統計,此段期間合計214人感染,入院病患43人死亡。原本是風評優良的醫院,為了這次事件差點面臨破產危機。

    其他醫院也因為這次事件,即使遇到地方首長拜託他們接收新冠肺炎患者,也會想辦法推脫,或者折衷協調有條件接收。比如,只接收嚴重到必須上ECMO的患者。

    依據厚生勞動省(等同台灣的衛生福利部)於今年10月公佈的資料,實際有接收新冠肺炎患者醫院只佔全體醫療機構的18%,而有意願接收的醫療機構也只達到23%。

    限於醫院規模、設備的充實程度,當然不是全國所有醫療機構都有能力接收新冠肺炎患者。不過,設置有ICU(加護病房)等設施的醫療機構之中,尙有25%至今從未接收過新冠肺炎患者。

    所以,真實情況是,現階段日本所謂的醫療崩壞只限定在少數有接收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

    日本中央政府於12月25日公佈,針對有效病床數即將不足地區,如果接收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將會補助1床1500萬日元,除此之外的患者則補助1床450萬日元。希望能鼓勵更多醫院加入救治行列。

    近日看到日本國內外的媒體報導,如果沒有深入理解的話,很容易弄得大家人心惶惶。當然這樣也有好處,媒體賺取收視率,而日本當地居民有可能因為恐懼心理作用,自願減少外出,這樣多少能減少疫情擴散。

    但是,國外媒體就不需要危言聳聽,甚至臆想日本防疫潰敗的原因是虧待醫護人員,導致他們逃離醫護現場……

    2020/12/29 posted.

  • 為了身體健康少吃這些日本料理

    為了身體健康少吃這些日本料理

    提起日本料理,大家的腦海中是不是會浮現出壽司、拉麵、炸天婦羅、壽喜燒、懷石料理……

    人們普遍認為日本料理健康清淡。有這種印象當然不能說錯,日本料理通常講究食材原味、少用複雜調理方式進行。

    但是日本料理卻有一個重大弊害「鹽分含量偏多」,長期攝取過多鹽分,最直接的傷害是容易罹患高血壓,從而引發腦溢血、心肌梗塞、腎臟病等。

    日本人的高血壓患者據說有4300萬人,比例高達每3人就有1人是潛在患者。由於高血壓並沒有明顯症狀,多數人不清楚自己血壓過高。

    WHO(世界衛生組織)於2013年發佈的指導書,為了預防高血壓、心藏病,強烈建議成年人每日鹽分攝取量低於5g

    不過,2015年版的「日本人的飲食攝取基準」規定的鹽分攝取量卻是成人男性8g;成年女性7g。即使是日本高血壓學會自行設定較嚴格的標準6g,也比WHO還高。

    根據日本國立健康營養研究所的調查報告,日本人攝取鹽分有七成來自各種調味料。而加工食品中以速食麵所含鹽分最多,尤其是麵湯,喝完一碗湯相當於達到當日的鹽分攝取量上限。這個表格雖然只指出速食麵,但是拉麵店的拉麵也大概等同這個量,甚至含量更多。

    20201226j01
    鹽分攝取來源加工食品排名/日本國立健康營養研究所

    自己的體驗,以前我剛到日本時,拉麵的湯幾乎鹹到沒法入口。現在的舌頭大概被同化了,習慣吃重鹹,有時還能喝精光。 XD

    其他含鹽量高的加工食品大部份屬於醃漬品,比如,日本酸梅、各種醃菜、各種鹽漬魚。我自己覺得蠻意外的是日本麵包也在榜上(第12名),解說中提到包含吐司麵包、コッペパン(麵包上割出開口夾各種食物)、法棍、圓麵包都是。

    20201226j04
    コッペパン示意圖/Kodomoe

    再來看歷年來日本人攝取鹽分的平均值,一直是超標,幸好有逐年下降,表示日本人也知道攝取過多對健康不利,有意識的減少攝取量。目前市面上出現不少強調減鹽的食品,有機會到便利商店、超市逛逛就能發現。

    20201226j03
    歷年日本人一天的鹽分攝取量/日本國立健康營養研究所

    結論,喜歡吃日本料理的朋友,儘管喜歡,為了身體健康,最好還是少吃拉麵、烏龍麵、炸天婦羅(蘸醬)、壽喜燒、各種醃漬品、烤魚、居酒屋料理(為了讓顧客多喝酒,料理口味偏重)、各種加入太多鹽巴、味噌、醬油等相關料理……

    附帶一提,山葵(WASABI)作為日本料理界最有名的辣味作料。有些人對他有著小小誤解,認為他有殺菌作用,吃生魚片時經常要伴隨一大坨WASABI一道入口。說實話,這樣的吃法只會感覺到嗆鼻,吃不出生魚片的甘美滋味。

    實驗證明WASABI確實有殺菌作用,更正確的說法是抑菌效果。但是(重點來了)要達到有效的抑菌效果,吃進人體的量至少要達到100g!(相當於超市常見的管裝WASABI2.5條)而且抑菌的有效成份揮發的很快,暴露在空氣中大約15分鐘就差不多了。

    所以吃生魚片或其他料理只要搭配一小坨WASABI就已足夠,而且最好不要跟醬油攪拌在一起,會減損WASABI的美味。

    ★*”`’*-.,_,.-*’`”*-.,_我是☆可愛的分隔線,.-*`’`*-.,_,.-*`’`*★

    其實,今天我想寫的主題本來不是上面這個。XD

    原本只是好奇,為什麼日本製造的泡麵種類這麼多,只有「出前一丁」在香港這麼受歡迎。在茶餐廳點麵料理,要換成出前一丁竟然得加錢。查了一些資料之後大致了解了緣由,但是要寫成一篇文章好像又沒有多少材料可寫,不過既然查了就順帶寫出來。

    20201226j05
    香港製造的眾多口味出前一丁/たびハック

    簡單說,出前一丁搶佔了先機,1969年就進入香港市場。當時的香港雖然已經有本地泡麵,不過出前一丁的品質好,又是日本貨,連名字都有日本味。若干年後,出前一丁的生產公司「日清食品」,收購了香港本地最大對手「公仔麵」,從此再無等量級的競爭對手。

    2020/12/26 pos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