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幕後觀察

這個世界很大,日本也不小,歡迎來到我的日本觀察筆記,認識更深入的日本。

月份: 2022 年 9 月

  • 日本人說的是哪國英語?

    日本人說的是哪國英語?

    答案當然是日本國英語!

    本文結束……(被踢飛🐱‍🏍)


    咳咳,認真回答!

    日本長久以來的歷史中,唯一國土被外國人佔領就發生在近代,二戰結束後的那段時期。佔領者也就是現在地球上的唯一超級大國“美國”。以上這兩點就註定現代日本人學習的英語肯定是美式英語。

    答案雖說八九不離十,內情卻不是如此單純!

    日本人大規模學習外語的歷史頗為長久,至少可追溯到1千餘年前。由於跟本文的相關性不多,簡單快速地說明一下。日本人首先學習了中文並將漢字化為日文,可參考拙作《日本人改造中文字的過程》。時間快轉到江戶時代,德川幕府實施閉關鎖國政策,唯有在長崎的出島一地允許荷蘭、中國商人前來通商貿易並交流外界情報。繼中文之後,學習荷蘭語是當時的國策之一,細節請參考拙作《日本人的第一外語是英語,英語之前呢?》。

    荷蘭語的風潮過後,便是英語登場的時刻,因為大英帝國這個號稱“日不落帝國”正在這個時期崛起,崇拜強者的日本人開始改學英語。而現在的超級大國當時正忙著鞏固自家地盤,無暇在海外挑起事端,日本人此時還看不上美國,所學的英語肯定是英式英語。(話說,此時的美國英語應該還是非常接近英國本土英語,不像2022年現在,差異變大了。)

    英式英語的發音可在日本人經常使用的外來語稍見端倪,Tomato、Water、Butter這些英語單詞在日語中多半使用外來語「トマト」「ウオーター」「バター」表達,看得懂片假名的朋友應該能理解我想表達的意思。如果依照美式英語發音方式的片假名來表達這些英語單詞,會變成「トメイト」「ウォラー」「バラー」,原因在於美式英語經常省略「T」音。

    再說到英語發音方面,日本人也比較偏向英式英語,這點毋寧說是受到日本人的母語限制。現代的日語發音天生沒有美國人那種捲舌音,因此美式英語的「R」音對絕大多數日本人來說是一大難關。日語50音中的「ら行」以羅馬拼音方式寫成「Ra行」,但我覺得這是便宜行事,實際上聽非專業播音員的日本人唸這行的5個字會發現更接近「La、Li、Lu、Le、Lo」(比較正確的說法,介於R和L之間的發音)因此日本人的英語發音“相對來說”比較靠近英式發音。

    以上所述之外,基本上日本人的英語教育受美國的影響比較大。英語單字的拼寫也是採用美式,如「Center」「Color」「Organize」,而不是英式的「Centre」「Colour」「Organise」。另外翻閱目前就讀日本公立小學三年級的兒子的英語參考書也可以看出,他們目前不教音標,而是由美國外教直接唸出英語發音讓他們模仿。課本上可以看到雖然採用片假名標註英語發音,卻是盡可能以片假名去模仿英語發音,並不是直接以日本人自己使用的片假名外來語教導小學生。這段說明有點繞口,直接舉例說明或許比較容易明白,參考下列的課本截圖“potato”這個單字,日本人日常使用外來語的「ポテト」,而課本上改用「ポテイトウ」比較接近英語原來的發音。

    20220918e02
    小學三年級的英語參考書

    總結,大體來說,日本官方和民間採用的是美國式英語,只是礙於歷史源流和母語限制,發音方面比較偏向英國本土的英語。另外,近年來的英語教育正逐漸由啞巴英語改為口說英語。能否成功,或許日後可以由我家的範例得到驗證。(衷心希望能獲得成功!XD)

    2022/09/28 posted.

  • 日本投保地震險的理賠比例?

    日本投保地震險的理賠比例?

    同樣是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的日本和台灣一樣,地震頻仍,偶有重大災害。想必投保地震險的日本人很多吧?!

    日本有個歸屬金融廳管轄的單位,專門計算保險費率、統計理賠等相關資料的「損害保険料率算出機構」。在日本有掛牌的保險公司基本都是這個機構的會員,由會員們提供的保險資料中統計出各種相關數據。

    依據他們公開的資料得知,2021年以全日本總戶數為統計基準的地震險投保率為34.6%,看起來投保比例並不高。而且這個數字是自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之後,投保百分比才有比較明顯的增加。再仔細看各地區的投保率差異也頗大,最高的宮城縣達到52%,最低的沖繩縣僅有16.6%,差距逾3倍。

    earthquake-insurance
    地震險投保率/損害保険料率算出機構

    不過,日本的地震險除了附加在火災險底下之外,另外有不少人會加入“共濟”(日語:共済),這裡面也會附帶地震險。因此,比較正確的地震險投保比例,據推測介於60~70%之間。

    共濟非常類似保險的概念,同一組織或地區所屬個人平時繳納小額費用,以眾人的力量(金錢)為發生事故的人們提供援助。兩者最大區別,共濟不是以盈利賺錢為目的,因此可以較少的投保金額獲得較高的保障,政府的管轄單位及法源依據也不同。全日本有4大共濟,「都道府県民共済」「こくみん共済 coop」「コープ共済連」「JA共済」。各產業也會有各自的共濟組織,如土木業、農民等。在台灣也有類似的共濟,那就是”警察人員互助共濟”,員警因公受傷、殉職、退休可獲得相應的補助。

    其實地震險這種特殊性保險業務,一般民營保險公司並不想承辦,日本也是一樣。試著思考一下就能明白,投保金額太高,民眾加入意願就低,且一旦發生重大地震,受災範圍甚廣,一次重大地震就有可能賠光一家保險公司所有資產。所謂的殺頭生意有人做,虧本買賣沒人幹,就是如此。因此,日本政府的做法是由民營保險公司承接,轉手再交由政府買單。賠償也有上限,建物最高5000萬日元,屋內財產(日語:家財)最高1000萬日元。也因為最終是依靠國家的力量保護國民,地震險在日本,不論加入哪家保險公司的保險費率、賠償金額都是一樣。

    另外,日本地震險的用意也並不是用來賠償建物的損失,而是保障災民在災難發生後能否順利度過復建的過渡時期。也因此保險公司並不會刁難保戶,依據規定應該怎麼賠償就如實賠償。參考下圖的賠償基準,漢字挺多的,應該能猜出中文意思,就不另行翻譯。

    20220921e02
    地震險的賠償金額和認定基準/ナビナビ保険

    舉自家的實例,有次地震,家裡的微波爐跌落地面,將木質地板砸出明顯的小洞,微波爐只是邊角出現擦痕,倒是還能使用。我們只是將受損狀況拍照下來傳給保險公司,他們並沒有專門派人前來查看,沒過太久時間就獲得5萬日元的補償。事後覺得木地板要填補恢復如初的狀態應該是不太容易,那個洞有點大。如果真的找業者來處理,應該會建議我們整片區域都換掉,如此一來就不止5萬日元。雖然難看了一些,但我們家就當小洞不存在,不去管它。 😅

    因此,日本地震險的理賠比例有多少呢?真相是日本不使用理賠比例,而是採用【被災率(ひさいりつ)】中文意思,受災率=賠償件數除以投保地震險的件數。近幾年比較嚴重的地震災害的受災率如下。我只列出“一部損”,因為幾乎都歸類在這個項目底下,更詳細的數據可參考表格。

    2018北海道胆振東部地震(M6.7)8.8%
    2021福島外海地震(M7.3)21.9%

    20220921e03
    2018北海道胆振東部地震(M6.7)/損害保険料率算出機構
    20220921e04
    2021福島外海地震(M7.3)/損害保険料率算出機構

    2022/09/21 posted.

  • 在日本沒有請病假這回事

    在日本沒有請病假這回事

    標題【在日本沒有請病假這回事】,這件事要詳細說說,免得誤會。

    先說結論,因公司而異,公司福利給得多,員工才能請病假。有的公司福利給的不多,那就沒有病假可以請。福利多和不多,只是相對而言,基本上在日本的“正常”公司都符合勞基法,所以我就不用“少”這個詞。

    當然,日本也有所謂【ブラック企業】(直譯:黑企業)也就是習慣性壓榨員工的企業,例如,超長時間工作、加班沒加班費、利用主管權力壓榨部下等等。可以用【ブラック企業】這個關鍵詞在網上搜索到不少內容。

    leave
    annual leave/Unsplash

    看完結論,肯定有人想問,進到不能請病假的公司,員工萬一生病了怎麼辦?!

    很常見的做法,就是請“特休”or“年假”,也就是日本的【有給休暇】一般常說簡稱【有給・有休(ゆうきゅう)】兩個簡稱的唸法一樣,直譯成中文,有薪假or帶薪假。

    依照日本勞基法的規定,只要員工進公司滿半年即可獲得10天年假,之後每1年多1天年假。其實多數日本人員工都用不完,因此員工生病通常就是請年假。我在日本待過幾家公司,可能都不是福利特別好的公司的緣故,還沒遇見有另外設置病假制度的公司。不過,只要是正式員工一定有年假,有的公司是一進公司就能先獲得年假,天數會根據你幾月進公司而有不同。有的公司的制度是一入職就能“暫時”先獲得年假,假設待不滿一定期限就離職,會再扣回來。

    假如全部的年假都請完的員工有私事不得不繼續請假的話怎麼辦?一樣也是能請假,只是當月少工作1天就扣1天薪資。

    我曾經遇過極端的實際案例,有員工罹患憂鬱症,一開始不曉得是憂鬱症,只是覺得他經常請假,年假很快就用完,開始扣薪。曾經有1個月扣薪過多,員工反倒要付錢給公司。因為日本的公司每個月要與員工共同支出繳納健保費、年金等各種社保費,該名員工因為該月上班時數的薪資不足以支付社保費,所以必須再向員工收取代繳的費用。

    後來,該名員工離職,開始領取失業津貼和傷病津貼。這種津貼不管是否自行離職或被公司要求離職,差別在於自行離職可領取的天數較少。只要公司有幫員工保“僱用保險”和“健保”,投保滿一定年限以上,不論國籍都可以領取。

    再說回有另行設置病假制度的公司福利,【傷病休暇(しょうびょうきゅうか)】也就是中文的傷病假。

    依據日本的厚勞省於2013年公佈的調查報告,全體員工人數超過30人以上的4000多家的公司,約莫2成有設置【病気休暇(びょうききゅうか)】參考下列表格。

    20220913l02
    2013年公佈企業的特別休假調查報告/厚勞省

    順帶看一下其他特別休假有哪些,表格最左側起,企業規模以人數區分,有4個分類,員工數越多,特別休假越多。可由第3行的【有特別休假的百分比】看出。1000名員工以上的企業,設置特別休假的比率達到73.4%。

    特別休假包含,夏季休假、病假、放鬆假、義工假、教育訓練假;不包含在左列所述的”1週以上的假期”。最右側指沒有設置特別休假的企業比率。

    單單是休假制度的設計就能看出大企業更容易提供更好的福利,不僅是特別休假,即使常規的年假也有大公司給到新員工20天,也難怪不少日本人就職喜歡選擇大企業。

    另外,雖然有的公司有設置病假制度,只請假1天的情況下不一定會使用這個制度。因為,請病假只能領取相當於6~8成薪資的費用,而請年假是全額領取。上文也有提到多數日本人是請不完年假,而且日本的習慣,當年度的年假沒用完,頂多可累積到下一年度,再到下個年度會作廢。甚至有的公司不能累積到下一年度,當年沒用完就作廢。

    年假居然會請不完,這點對於外國人來說可能不容易理解。不過如有在日本工作過的人應該能理解,日本人擅長讀空氣,這點在無形中制約了他們自己不好意思請假。日本的工作環境也是一個蘿蔔一個坑,當大家都在工作,而自己卻請假,相當於變相增加其他同事的負擔。

    為此,日本政府在近年特地立法規定,如有員工能獲得10天年假的權利,公司必須保障員工至少必須請假5天以上。我待過的公司其中一家特別要求部門主管必須盡力讓自己部門內的員工每月至少請年假1天,如此一來就能順利消化完當年度的年假。並且將這點列入主管的考績之一。 XD

    日本的經濟奇跡雖然有客觀的世界局勢所造就,勤奮努力的國民性也是他們成功的原因之一,只是這一點在老一輩的日本人身上比較容易看到……

    2022/09/13 pos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