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幕後觀察

這個世界很大,日本也不小,歡迎來到我的日本觀察筆記,認識更深入的日本。

分類: My生活

  • 日台習慣差異

    日台習慣差異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如同這句俗語所言即便台灣與日本同屬島國,四面環海,也同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在風土民情制度等方面也非常相近。但是仍然能找到不少雙方不同之處。

    這次想聊聊平時甚少注意到的細微不同之處

    • 筷子的形狀
    • 手寫筆的慣用顏色
    • 股市漲跌的代表色
    • 批改考卷使用的符號
    • 公眾場所的手機鈴聲

    筷子的形狀

    亞洲各國普遍使用筷子進食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是仔細觀察各國的“主流”筷子形狀卻有細微不同。中國筷子圓頭方尾,尺寸相對更長;日本筷子長度偏短,筷頭尖細;韓國筷子扁平,不鏽鋼製居多。

    20240525d01

    為何各國會發展出如此不同的變化,主要原因來自飲食習慣的差異。更詳細的說明,可參考YouTube上的這部影片。

    中日韓筷子造型不同,原來背後隱藏這樣的小秘密!by ViewOn Official Channel看鉴官方频道

    另外,免洗筷(一次性筷子)的形態也有明顯不同,日本的多半是筷子尾端結合在一起,需要自行掰開才能使用。更早之前,有些免洗筷甚至附加牙籤,現在各項成本高漲,附帶牙籤的越來越少。台灣的則是獨立的兩根木棍,拆開封套立即可用。

    附帶提一嘴,各國的筷子形狀雖有細微不同,但是如果用閩南語發音寫成漢字居然和日語的漢字採用同一字「箸」!
    或許是日語和閩南語同樣傳承了中古漢語的一部分。

    手寫筆的慣用顏色

    現代社會尤其是出社會工作後,提筆寫字的次數越來越少。記得早年還未普及電腦辦公,工作文件基本依賴手寫,發送傳真時整頁紙都是“藍色”字跡。

    來到日本工作後,不管是到政府機關、銀行、郵局等地辦理手續,需要寫字時一律只提供“黑色”筆。

    為何兩地會形成這種用色差異習慣,個人沒有找到確切的原因,有一種說法,台灣是為了區分印刷字體和手寫字才使用藍色筆。而日本人可能認為黑色顯得更正式……

    股市漲跌的代表色

    台灣股民想必都不喜歡看到電腦螢幕映射出綠油油一片,但是日本股民看到同樣綠油油的畫面可是歡聲一片,而且越是亮眼的綠,代表漲幅更高。

    20240525d02
    Yahoo!股市
    difference
    世界の株価

    批改考卷使用的符號

    在台灣,考卷上出現紅色打勾代表正確答案,在日本剛好倒過來。借用哆啦A夢的野比大雄(野比のび太)的考卷做示範,0分考卷全是打勾!

    20240525d04
    哆啦A夢

    那麼日本人如何表現答對呢?再看下一張圖,大雄的100分考卷,答對的話,畫圈。如果答案類型不是單純的對or錯,畫兩個圈代表答得更好,畫圈之外再開花的話,代表最好!

    20240525d05
    哆啦A夢

    附註,日本創作者的演出細膩程度更直觀地表現在以上圖片中,仔細看(野比のび太)名字最後一個字的寫法,0分考卷中大雄連自己的名字都寫錯,但是100分考卷是正確寫法。

    公眾場所的手機鈴聲

    來到日本生活久了,很多事物在不知不覺中習慣成自然。假如沒有外界的刺激很難自行發現不同之處,手機鈴聲就是難得回台灣才注意到的一件差異化事項。習慣了日本車廂內的靜默時光,卻在台灣的捷運車廂觀察到生活氣息。

    由於國民性格的不同,普遍日本人不喜歡造成別人的困擾(反過來說,不喜歡旁人讓自己不爽)手機鈴聲通常會自覺地切換成靜音模式。台灣人多數不拘泥繁瑣小事,各式手機鈴聲直接外放,不僅自己能聽到,旁人也能享受360度環繞音響。

    話說,日本手機拍照的提示音無法關閉也是日本特色之一!

    2024/05/25 posted.

  • 你會在咖啡廳待多久?

    你會在咖啡廳待多久?

    cafe
    示意圖/Unsplash/Toa Heftiba

    本篇內容是臨時想到的題目,起因於日本某篇報導「カフェで仕事はアリかナシか、店側の本音は? 迷ったら店の雰囲気や電源の有無で判断(可以在咖啡廳弄自己的工作嗎,店家的真心話?不確定的話可以根據店裡的氣氛或有無提供電源插座來判斷)」。因為疫情讓保守的日本企業逐漸擴展遠距工作,有些咖啡廳為了吸引顧客光顧,增設電源插座方便客人使用筆電或者幫手機充電。但是此舉有利有弊,有些客人會長時間佔據位置,造成後來的客人沒位置,影響翻桌率而轉往其他咖啡廳。因此,這篇報導底下的評論區就在討論究竟在咖啡廳待多久才算合理範圍;你在咖啡廳看過那些超誇張行為;遠距工作適不適合在咖啡廳進行……

    先說說自己的答案,我自己一個人去咖啡廳的話,至多不超過2小時。與其他人同去通常是聊聊天,休息一下,大概率不會超過1小時。

    個人覺得這個問題沒有“正確答案”,每個人去咖啡廳的目的不同,每次所需時間也不一定,只要是“正常合理使用範圍”便沒有問題。只是如何界定“何謂正常合理”這一點每個人的定義不同,才是大家討論的重點。

    這篇報導訪問幾家咖啡廳對於來工作的客人抱持什麼樣的態度,大半的店家不會採取限制,只是如果出現客滿的情況,有些店會採用時間限制,例如90分鐘。有些店會限制電源提供時間,例如節假日等旺季不提供電源。

    有些店家的真心話是希望客人能好好品嘗他們提供的咖啡和餐點,這樣的店家想必對自己的咖啡很有信心,例如「サザコーヒー」,據說他們在南美的哥倫比亞還有自家的咖啡農園。

    看完一長串討論後,可以得知日本人所謂的正常合理,大致上指點一杯不到1000日元的咖啡,最多待1~1.5小時就差不多了。如果客人不多,還有空置的座位,多待一會也行。但是如果遇到客人很多,最好不要待這麼久,讓位給後來的客人。帶筆電來工作的人可以接受,只是敲擊鍵盤的聲音或視頻會議的聲量盡可能壓低,以不干擾他人為基準。

    少數店家還會設置工作專用的區域或會議室給喜歡到咖啡廳工作的客人,費用另外計算。不想多花額外預算,也不想干擾旁人,也可以找尋有加設隔板的座位。

    在咖啡廳會被討厭的行為,排第一名的恐怕是一眼就能看出長時間佔據座位的人,尤其是在客滿的情況下。以“大部份”日本人的思維來說,人與人的互動應該是互相體諒,看到客人絡繹不絕地進來,空的座位已經沒有了,自己如果已經吃喝的差不多了就應該自覺自動的離開,好騰出座位給後來者。

    這樣的行為並不是店家強制要求客人必須如此做,而是“大部份”日本人的思維是這樣子。個人的親身體驗,在日本已經遇過不少次實際上真的這麼做的日本人。

    被討厭的第二名大概率是聲量太大,不管是聊天、開視訊會議……對於只想安靜地品嘗咖啡,看看書的人來說,大音量的聲音是360度無死角攻擊法術。

    題外話,至今在日本遇到比較衝擊的事之一,跟隨老闆前往拜訪客戶,如果提早到達,即使只剩十來分鐘就到了拜訪時間,我的日本老闆也會帶我進去咖啡廳喝杯飲料打發時間。雖然都是老闆買單,我還是會覺得有點浪費。🤣

    寫這篇一直頻繁提到【咖啡廳】這三個字,我才突然想到在台灣好像除了“咖啡廳”,也可以使用“咖啡館”或“咖啡店”,基本上這三者的意思好像相通,不知道大家習慣使用哪種稱呼?

    2023/10/17 posted.

  • 時隔四年的花火大會

    時隔四年的花火大會

    自從疫情開始以來,原本日本各地於每年夏季固定舉辦的花火大會就如同被按下暫停鍵一般銷聲匿跡。雖然自己並不喜歡人擠人的場所,但好不容易今年終於恢復舉辦,且搬家後正好臨近舉辦會場,正好去瞧瞧熱鬧。

    fireworks

    由車站出來後,往花火大會舉辦場地步行過去,沿路上可看到煙花盛開,距離近的猶如屋頂冒出一朵朵花一般。

    20230824f02
    20230824f03
    20230824f04
    20230824f05
    20230824f06

    可惜東京的路邊攤限制頗多,路上只能看到零零星星幾處攤販。種類也頗少,提供的無外乎章魚燒、炒麵,喝的也只有現成的罐裝飲料。此時若是能夠將台灣的夜市搬到日本就好了。 XD

    會場距離車站其實不遠,只是某些更近的道路被特意封鎖,硬是多繞了一段路。那些被封鎖的捷徑其實是為了花錢的觀賞者準備,如果有意購買的人大概一人4000日幣以上。除了可更快入場,有更好的觀賞視野外,主辦方還會準備椅子或飲料等,視你購買的金額多寡而決定豪華程度。

    小氣如我肯定是不會考慮購買,煙火打上百米高空,方圓數公里內所有人都能看見,實在不值得多花一筆錢(一家三口人至少也得上萬日幣)。

    20230824f07
    20230824f08
    fireworks
    煙花發射現場附近,黑壓壓一片全是人群

    2023/08/24 pos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