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幕後觀察

這個世界很大,日本也不小,歡迎來到我的日本觀察筆記,認識更深入的日本。

分類: 日本民生經濟

  • 日台住家差異

    日台住家差異

    不同的氣候風土民情,個人喜好等因素造就住家設備或多或少各有不同。本文試著列舉幾項日本和台灣在住家方面,普遍有所不同的設備。另外大家深刻認知的日式榻榻米,木頭地板等就不特地說明。

    日本的“一戶建”大致類似台灣的“透天厝”,換其他比較容易理解的說法,指獨棟的個人所有住宅,基本上一棟只有住一家人。
    在日本,這種住宅的屋頂通常採用三角形屋頂或單面斜坡造型,而台灣的透天厝大多是露天形式,或者在露天屋頂加蓋簡易頂棚。

    house
    日本一戶建示意圖/エルクホームズ
    20250625h02
    台北市屋頂示意圖/pixabay

    個人推測應該與氣候相關,日本全國各地基本都有可能下雪,即使是最南方的沖繩。有斜坡的屋頂更容易除雪,如果是北海道,東北等豪大雪地帶,不經常除雪的話房屋有可能被壓垮,斜坡造型有利於除雪勞動。而台灣大概率只有海拔2,3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才有極小機率遭遇大雪。因此露天的屋頂可以增加更多可使用面積。

    “取暖器”包含大家經常在日本影片中能發現到的矮桌型暖爐(こたつ),煤油暖爐,空調,壁爐等等可說是家家必備器具。在台灣除了個別怕冷的家庭,一般來說屬於少見的物品。附帶一提,加濕器也是日本冬季必備用品,通常會與取暖器搭配使用。因為日本的冬季氣候本來就偏乾燥,如果開啟取暖器,室內空氣會更加乾燥。
    台灣位於亞熱帶氣候區,整年平均濕度高達75%以上,搬來日本之前還不曾在台灣見過“加濕器”,反倒是需要“除濕器”。

    如果曾經看過日本空屋,在浴室附近應該會看到如下圖的物品,日語名稱“洗濯機パン”,最後2個假名來自英文的“pan”,翻譯成中文就叫”洗衣機專用的防漏水底盤“吧。據說,它能防止洗衣機漏水蔓延到室內其他區,降低洗衣機轉動時的噪音。因為日本住家喜歡採用木地板,漏水不好處理,直接架設在木地板上噪音也容易傳遞到樓下或隔壁鄰居。

    20250625h03
    TOTO洗濯機パン/日本Amazon

    不過,個人覺得好像沒有這個底盤也不打緊。待在日本數十年了,搬家次數不少,還不曾遇過漏水問題。對付噪音問題好像有一點點效果,但是真的要降噪,使用下圖物品,效果會更好。而且,因為底盤固定在地板上,洗衣機很難移動位置,反而造成洗衣機底部周邊堆積的灰塵非常難打掃。

    20250625h04
    ISKALT洗濯機用防振かさ上げ台/日本Amazon

    浴室水龍頭的安裝位置通常與其他國家不太一樣,不是指浴缸位置的水龍頭,而是淋浴用的水龍頭。原因是為了配合日本人的洗澡習慣,即使不使用浴缸泡澡,他們也習慣坐在小板凳上沖澡。另外,也因為有泡澡的習慣,馬桶不會設置在浴室內,通常會另行設置馬桶專用的小房間,這點也與台灣不同。

    「騎樓」是台灣的稱呼,在東南亞稱為”五腳基“(英語:Five-foot way。引述自Wikipedia)。建築物一樓臨近街道的部分建成行人走廊,走廊上方則為二樓的樓層,猶如二樓「騎」在一樓之上,故稱為「騎樓」。這種建築特色在日本非常少見,據查主要受氣候因素影響,夏季炎熱天氣偏少,突降陣雨也不多,也就不需要犧牲房屋的容積率特地蓋成騎樓形式。

    20250625h05
    台中市騎樓/台灣好新聞

    綜觀上述觀察心得,現代都市生活在亞洲各地其實差異不大,更多是因應氣候環境影響才發展出不同的需求和建築物構造。

    2025/06/25 posted.

  • 過度體貼的日本做法帶來的反效果

    過度體貼的日本做法帶來的反效果

    疫情過後各國恢復正常往來,疊加日幣大幅貶值,前來日本旅遊的各國觀光客人數屢創新高。對於從事相關工作業者來說是大好消息,但是對於生活在當地的居民卻未必是幸事。也因此各種擾民的觀光公害問題頻繁被提起,政府等部門和利益相關團體無法做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導致民怨開始逐漸沸騰。

    這裡提供一件由此衍生出來的案例,可能多少能了解民怨的程度。

    在日本的車站或電車,巴士內能看到各種電子告示板,或稱之為數位電子看板(Digital Signage),如下圖所示。
    圖片來源
    yoshi223の鉄道館/発車標シミュレーター
    https://r113.sakura.ne.jp/p/hasshahyo/index.htm

    signage
    英文
    20250226s02
    中文
    20250226s03
    韓文

    一般情況下,顯示內容通常以本國文字為主,頂多再加上英文這種國際通用語言。(我記得沒錯的話,英語為母語的國家似乎“只”顯示英文字)而體貼細膩的日本人則是提供4國語言文字,日文/英文/中文/韓文。選用的邏輯也非常容易推敲出來,大中華區的華人和韓國人是排名一二的兩大觀光客來源。

    20250226s04
    2024訪日外國人數統計/日本政府観光局(JNTO)

    日前在推特平台(X)上看到有人提出車站的電子看板因為多語言的緣故,切換速度太快讓某些特殊症狀人群不容易看明白。(如,認知症,弱視者,打瞌睡的人……)這則帖文2月12日發出至今獲得224.5萬顯示,5.9萬點贊。

    20250226s05
    推特內容/@Kurin_ADHD88881/X

    即使是身心健康的一般日本人也發出抱怨聲音,例如身處人潮川流不息的大型車站,即使想停下來等其他語言跑完,看明白自己要的訊息,都會擔心是否擋到別人通過。更多人的意見則是,這裡是日本,我們看不懂中文及韓文,只要顯示日語和英語已經足夠!

    針對這點,個人的體會,真的只需要2種語言就能應付“絕大部分”電子看板所要表達的意思。日本地名九成九以上使用漢字書寫,即便不懂發音也不影響懂中文人士的辨識。另外,雖然我不會韓文,但基本邏輯我多少理解一些,電子看板顯示的韓文應該是將地名的發音直接音譯成韓文,基本上跟地名採用英語拼寫的發音是類似的。看不懂漢字的人群也可以僅憑英語拼寫來理解地名。如此一來,似乎不需要特地花費精力製作中文及韓文版本。

    由此衍生出另一種感慨,日本文化中似乎有種喜歡“華而不實”的基因。上述的電子看板之外,“日式包裝”也是一項代表案例。經過日本人的包裝後,美則美矣,卻也太過浪費,在現今追求環保意識的全球趨勢下,更顯得格格不入。

    下圖是SUKIYA推出的季節限定“一人份”牛肉蓋飯+烏龍麵,大略算了一下,使用了6,7個包裝。

    20250226s06
    一份牛肉蓋飯/土曜のランチは、まったりと

    2025/02/26 posted.

  • 對政治冷感的日本國民到底有多冷?

    對政治冷感的日本國民到底有多冷?

    身在東京多年的我也算是見識過不少次日本各種大大小小的選舉,一直以來給我的感覺,日本國民普遍來說對待攸關國家大事的政治問題很冷感,周遭的日本朋友也幾乎沒人會熱烈討論政治話題,頂多發生政治醜聞事件時會咒罵這些出事的政客,宣洩一下情緒。等媒體報導的熱度消退後,一般老百姓也就不再關注政治。

    vote
    示意圖/Mohamed Hassan/Pixabay

    同樣是奉行民主主義,採用民眾選舉方式決定國民代表的日本與台灣對待選舉活動或參與政治活動的態度可謂是兩種極端,撇除個別現象,普遍來看日本人太過冷淡,台灣人則是太過熱情。

    我會得出這樣的心得,可能會因為個人主觀的判斷而有失偏頗,試著採用相對客觀的數據來說明。

    “投票率”應該是一種衡量民眾參與政治熱情程度的有效指標之一。不過,礙於雙方的選舉制度不同,這裡以同樣由全體國民參與直接選舉的“日本眾議院大選”和“台灣的立法委員選舉”作為比較對象。(如果日本首相能由國民直接選舉的話,就可以跟台灣總統選舉直接做對比)

    2021年最近一次的“日本眾議院大選”投票率為55.93%,而2024年“台灣的立法委員選舉”為72.08%,單純比較數字已經有16.15的巨大差距,如果再細究各年齡層的分佈將會得知更驚人的事實。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這句口號相信很多人肯定有聽過,置換到投票率這件事也是相同道理。年輕人越積極參與政治活動才能讓實際掌握國家政策方向的議員們更重視未來主人翁的意見。

    偏偏日本國民是越年輕越沒有投票意願,依據下表的數據顯示,未下調最低投票年齡之前的歷屆選舉中,20~未滿30歲(最下方的曲線)這個最年輕世代長期保持著最低投票率,近幾次大選僅僅只有30%多一些,亦即每10個人只有3人前往投票。反之,越年長者越有投票意願,也難怪日本的議員們更願意推出討好長者的政策。

    除了相對客觀的數字外,日本的選舉活動對比台灣也顯得冷清許多。常見的活動大概只有在人流量大的車站前進行演講,還有競選車輛在大街小巷巡迴廣播候選人姓名,以便讓選民能在投票場所正確地寫下候選人的全名。

    20241026v02
    歷屆眾議院大選各年齡層投票率/日本總務省

    圖表說明
    眾議院議員的權責大致相當於台灣的立法委員
    10歲代=10~未滿20歲,依此類推
    S=「昭和(Syowa)」S.42=1967
    H=「平成(Heisei)」H.29=2017
    R=「令和(Reiwa)」R.3=2021
    (日本的公家機關通常採用天皇年號紀年,本圖表引用自“總務省”,而民間企業多半採用西元紀年)
    2016(平成28年)起,首次擁有選舉權由20歲下調至18歲

    題外話,歷屆眾議院議員大選後,因為政局趨穩,通常會有一波股市拉升行情。記憶中,好像只有一次反向下行。只是本次大選(2024年10月27日)據多家媒體預測,聯合執政的自民黨,公明黨有可能丟失穩定過半的席位數。假設獲得席位不足233席,極有可能出現不穩定的政局。

    20241026v03
    2021年上屆眾議院選舉結果/時事通信社

    2024/10/26 pos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