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幕後觀察

這個世界很大,日本也不小,歡迎來到我的日本觀察筆記,認識更深入的日本。

分類: 日本民生經濟

  • 日本買房除了還房貸還有哪些固定支出

    日本買房除了還房貸還有哪些固定支出

    近兩年日本新屋價格呈現特別明顯的漲幅,以新建案的「公寓」平均價格為例。

    2023年各地區新公寓平均價格
    首都圈:8,101萬日元
    近畿圈:4,666萬日元
    全國平均:5,911萬日元

    loan
    示意圖/UnsplashのYusheng Deng

    首都圈以東京為首,包含周邊的神奈川縣(橫濱市)、埼玉縣、千葉縣。近畿圈以大阪為首,包含兵庫縣(神戶市)、京都府、奈良縣、滋賀縣、和歌山縣。

    表面看起來,近畿圈包含的範圍比較廣,但是新建案的合計戶數還是首都圈更多。(括號內指與上一年度2022年對比)

    首都圈2萬6,886戶(去年同期比 9.1%減),東京1萬4,191 戶(前年比 7.9%増)、神奈川縣 5,962 戶(同 19.5%減)、埼玉縣 3,030 戶(同 35.8%減)、千葉縣 3,703 戶(同 13.7%減)。

    近畿圈1萬5,385戶(去年同期比13.8%減),大阪府 9,501戶(前年比 11.7%減)、兵庫縣 2,666 戶(同 23.8%減)、京都府
    1,772 戶(同 23.1%減)、奈良縣 474 戶(同 41.9%増)、滋賀縣 859 戶(同 15.5%増)、和歌山縣 113戶(同 46.4%減)。

    現階段預估2024年的新建案戶數有可能比2023年增加,日本全國合計戶數7.1萬戶(2023年比 9.1%増),首都圈3.1萬戶(同 15.3%増),近畿圈1.65萬戶(同 7.2%増)。

    首都圈的房價再細分開來,各地區平均價格如下。
    東京23區: 1億1,483萬日元
    東京23區之外: 5,427萬日元
    神奈川縣: 6,069萬日元
    埼玉縣: 4,870萬日元
    千葉縣: 4,786萬日元

    做為對比,2022年「東京23區」的平均價格8,236萬日元,短短一年上漲39.42%。急劇上漲的主要原因為2023年的新建案出現較多超級豪宅且總體數量減少,由此拉高平均價格。

    話說,早年能住上「億ション」就被視為有錢人的象徵,現在的“平均價格”都已超過「億ション」。
    註:「億ション」指一戶公寓的成交價格在1億日元以上。1960年代出現此新詞,當時能超越1億的公寓數量稀缺,演藝圈的明星常購買此類公寓,經由媒體披露成為吃瓜群眾羨慕的對象。
    「マンション(Mansion)」→「萬ション(Man+sion)」→「億ション(Oku+sion)」

    平均價格跨過1億日元大關的公寓,撇除個別不需要向銀行貸款就能輕鬆購入的富豪們,多數潛在購買者必須借助房貸的幫忙才能完成人生夢想。符合房貸資格的貸款人具體要達到多少年收比較容易通過銀行審核?

    購買1億日元房屋
    自備款(20%):2,000萬日元
    貸款總額:8,000萬日元
    固定利率:2%(貸款期限35年,本息平均攤還)
    每月還款:26.6萬日元
    日本的銀行審核房貸的基準通常採用貸款人的1/3年收(取30%方便計算),換算每月收入需要實際入手90萬日元,扣稅前收入約莫130萬日元(30%為稅金及社會保險等),亦即整年收入必須達到1560萬日元(稅前)以上堪堪能達到申請貸款的最低條件。

    loan
    日本各大銀行房貸利率的中位數變化(由上至下曲線說明,35年固定、10年固定、機動)/recruit

    順帶介紹2022年日本全國打工人的平均年收458萬日元,這還是稅前。稅金及社會保險約莫20~30%,實際入手320~370萬日元。換算月薪平均27~30萬日元。因此,不由得日本人感歎「東京居大不易」。

    即便高級打工人申請到貸款,購入新屋的同時就必須支付的費用大致落在總價的3〜6%上下,主要有仲介費、不動產取得稅等稅金。以5%計算1億房價需要再支出500萬日元。另外,搬遷費用還未計算。

    搬入新家後,每月還貸外必須支付的房屋相關支出。
    1億日元房屋的大略各項金額附註如下
    固定資產稅・都市計劃稅:30~40萬日元/年
    火災・地震保險:10萬日元/年
    管理費:5萬日元/月
    修繕積立金:3萬日元/月
    停車費:3~5萬日元/月
    各項金額合計每年必須支付150~200萬日元

    修繕積立金與停車費對於不太熟悉日本習慣的人來說可能不容易理解,日本公寓通常每10~15年會進行大規模修繕,舉凡大樓外墻拉皮,公用設施維修等大筆支出會動用這筆住戶共同累積的費用。這也是日本城市外貌看起來乾淨整潔的原因之一。

    在日本購車通常必須事先準備好停車位(K-car不需準備停車位證明),不過購買公寓的人不需要「購買」停車位,只需要「租用」公寓附設的停車位。即使附設停車位沒有空位可供租用,也能在公寓周邊的停車場找到合適的。來到日本久了之後有時會疑惑在台灣為什麼必須另行購買停車位,雖說是永久產權沒錯,但是購屋的同時必須再加上停車位的費用,造成初期負擔更加沉重。

    看完1億公寓的各項支出,順帶介紹「一戶建」(類似台灣的透天厝)蠟筆小新或哆啦A夢他們家就是這種房子。房仲業者在推銷「一戶建」通常會說這種房子不需要支付修繕積立金與停車費,這麼說並沒有錯。

    但是,這種房子多半採用木製建材,經過歲月的洗禮,老舊速度通常快於鋼筋水泥公寓。即便不是木製建材,房子遲早總會需要修繕,費用全數需要屋主自行負擔。查詢資料後發現,一般情況下新屋落成後30年內大略需要支出400~800萬日元不等。

    在日本,購買公寓或一戶建哪種好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歇過,我自己的看法是各有優缺點,端視自己的需求習慣做出決定就行。

    2024/03/21 posted.

  • 淺談日本的愛國教育

    淺談日本的愛國教育

    曾經歷過台灣的戒嚴時期(1949-1987)的朋友們應該記得這一幕,在電影院觀賞電影一定會在正片開始前播放國歌,觀眾也必須起立直到國歌結束。或者曾經在小學課本上學習偉大的領袖看到河裡的小魚逆流而上進而激起他奮發圖強的鬥志。(現在的台灣小學課本上應該沒有這一章節!?)

    20240224p01
    早年的台灣小學課本/自由時報

    在日本並沒有這樣的電影院,也沒有類似台灣的愛國教育。小學教室內沒有懸掛領袖的頭像,甚至連國旗也沒有。學校裡連升旗台都沒有,當然也沒有升旗典禮,也就沒有唱國歌的環節。曾經問過正在讀小學的兒子,在學校聽過國歌嗎?反而被他問“國歌”是什麼!!

    我也翻閱過目前即將升上小學五年級(日本的新學年由4月開始)的所有教科書,沒發現與愛國相關的教學內容。為什麼日本學校不進行愛國教育,我的認知是二戰戰敗後的日本在美國主導的GHQ(英語: General Headquarters)統治下,為了防止軍國主義復發所採取的措施。

    曾經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愛國精神是不是在日本人身上看不到呢?那倒是未必,除開個別特例,我的觀察中大部份的日本人普遍來說是愛國的,他們以身為日本人為榮,喜愛著日本這個國家,尤其在國際體育賽事上更是明顯。

    愛國精神的培養沒有從小開始“洗腦”,社會大環境也沒有這樣的愛國氛圍,日本人自身如何發展出愛國精神。

    在我淺薄的認知中,即便是被稱為鎖國時代的德川幕府也會透過來往《出島》的荷蘭、中國的貿易船了解國際趨勢。明治天皇親政後,派遣使節出訪諸國,更加開啟日本人認識世界的眼界。進入現代,經濟飛速發展,曾經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國民的貧富差距極小,造就均富的社會。情報資訊的快速流通讓喜愛閱讀,熱愛追求新知(知名的英語著作多半會有日語版本)的日本人橫向對比世界各國,理解自身的國際地位。

    即便1989年前後日本經濟泡沫破滅,進入長達30餘年的經濟停滯期,依靠先前攢下的殷實家底,海外遍地開花的投資回報,國內物價長年保持低利率,一般國民的生活水準依舊能維持一定水平。因此不需要特意培養,自然而然能發展出愛國精神。

    patriotism
    知名電視節目/東京電視台

    附帶提一下,或許是長期停滯的經濟成長,讓失落的日本人迫切需要由外人來肯定自己。約莫10年前開始的電視節目『YOUは何しに日本へ?』(英語:Why did you come to Japan?)受到歡迎,後續製作出很多類似節目『世界が驚いたニッポン! スゴ〜イデスネ!!視察団』、『所さんのニッポンの出番!』。這些電視節目的共通特徵,借由前來日本旅遊的外國人之口來稱讚日本。並且為了更凸顯外國人的身份,絕大多數選擇歐美國家的“白人”進行採訪。無形中讓日本觀眾不由自覺地更加以日本自豪。

    2024/02/24 posted.

  • 為何日本政客頻頻失言

    為何日本政客頻頻失言

    2023年初日本首相秘書官「荒井勝喜」因為在匿名採訪中說出「我討厭看到同志,也不想住在同志的隔壁」等歧視言論,迅速遭到撤職。

    2022年末,當時的法務大臣「葉梨康弘」雖然以開玩笑口吻說「法務大臣這種不起眼的職位就是早上蓋下執行死刑命令的章,才有機會在中午的新聞報導中露臉佔據頭條位置。」「外務省與法務省這兩個部會大抵很難募集到選票跟政治資金。」鬧出失言風波,經媒體披露,引起社會輿論抨擊,被迫主動請辭法務大臣。

    不熟悉日本政府制度的朋友可能不太能理解上述內容,在此補充說明一下。

    日本的「首相秘書官」不是首相個人請的秘書,而是正兒八經的國家公務員。荒井勝喜擔任秘書官之前是經濟產業省官員,鴻海收購夏普時,他也有深度參與該案審批工作。

    「法務大臣」職位類似台灣的法務部長,日本雖然還保留著死刑制度,但是必須由法務大臣簽署死刑執行命令之後才會被執行死刑。不過歷任法務大臣通常不太願意簽署,因此若有人願意簽署就有很大機會上電視。也因為如此,在日本即使死刑定讞,直到死亡為止仍有不少死刑囚未被執行死刑。

    在上述的背景下,葉梨康弘的不當發言內容,一直是他在演講中用來製造“笑果”的常用哏。

    gaffe
    示意圖/Anja/Pixabay

    一向給人謹小慎微的刻板印象的日本人,尤其是擔任政府高官的精英階層難道不曉得會因為失言風波而導致的嚴重後果嗎?

    依據日本相關人士的分析,可以將容易鬧出失言風波的人群分類如下。

    自大型
    此類型人認為自己才華洋溢或擁有無上權力,不論說什麼出格的話都會被認可。曾經出過暢銷書《日本可以說不》長期連任東京都知事的「石原慎太郎」也是此類代表。

    暴發戶型
    初嘗權力滋味的人,眼看周遭人等對自己阿諛奉承,容易迷失自我,頤指氣使。也就是「換了屁股就換了腦袋」的典型例子。

    潛意識外露型
    不經意間,將自己潛意識中的想法訴諸於口,屬於最危險的類型。日本人非常注意“建前”和“本音”,也就是“場面話”和“真心話”的區別。但是,此類人會不加思索地說出真心話。

    尤其是老一輩的政客深受舊傳統“男主外女主內”意識的影響,例如,前日本首相「森喜朗」曾經失言脫口說出「有很多女人參與的會議就會變成裹腳布會議。」「不想生孩子的女人就不要想讓政府用稅金照顧你們。」

    讓有如此意識的人們來帶領國家,也難怪會有不少人說日本這個國家“保守”。

    2024/01/25 pos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