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幕後觀察

這個世界很大,日本也不小,歡迎來到我的日本觀察筆記,認識更深入的日本。

分類: 日本民生經濟

  • 日本幼兒園的餵藥規定

    日本幼兒園的餵藥規定

    近日看到在台灣鬧得沸沸揚揚的幼兒園餵藥案的新聞,不禁回憶起兒子早先年在日本的幼兒園待過5年時光的點點滴滴。

    20230619d01
    示意圖/Unsplash/Andrew De Leon

    在異國他鄉生兒育女,新手爸媽的我們都有工作,周遭也沒有親友可以幫忙協助。加上早幾年據說日本的幼兒園收容人數有限,不少幼兒必須排隊等候空缺,也因此誕生這個名詞“待機兒童(たいきじどう)”專門指申請不到進入幼兒園資格的孩童。因此一度讓我們非常擔心萬一無法送入幼兒園該怎麼辦?

    就在我兒誕生當年,湊巧有一家幼兒園新開了分校,地點也離我們家非常近。填寫志願時自然將這家幼兒園排在第一順位,也非常幸運地隔年4月就被安排上了。

    現在事後回想起來,在日本的團體生活雖然有著非常多的規矩,但是解說也非常詳細,只要按部就班依據規定進行,多半也能順利度過。比較困難的部分,通常是一些突發事件,一來沒有經驗,二來沒有前例可循。例如,孩子受傷、生病等等。

    白天待在幼兒園如果出現生病症狀,園方會幫忙進行臨時處理,同時也會聯絡家長前往接人。因此白天上班時最怕接到幼兒園的來電,看到電話號碼就得有心理準備,準備接孩子送醫院。

    因為在日本,不趕早一點去接孩子,有可能連醫生也看不了。日本一般的私人診所的開門關門時間基本跟隨上班族的上下班時段,也就是等到自己下班,醫生們也下班了。順帶一說,夜間或假日期間想看醫生的話,通常只能去大醫院或晚上也有開門的急診科。

    孩子生病,有時不是一兩天就會回復,藥也得吃好幾天。我兒的幼兒園的方針一直以來都是「幼兒生病不入校、老師不餵藥」,對於我們這樣在日本舉目無親的人群來說很不友好。遇到孩子生病的狀況,做家長的我們難免會有抱怨。新冠疫情之前最怕感染了流行感冒,基本上一周時間都得待在家裡。向公司請假多了,耽誤了工作,上司即使表面上不說,內心裡難免會有意見。

    早年聽說台灣的幼兒園老師會幫忙餵藥,當時確實挺羨慕。畢竟日本在這方面有時很不人性,也不知道通融。只是,現在這件餵藥風波越演越烈,看新聞得知中華民國幼教聯合總會正準備推行「幼兒生病不入校、老師不餵藥」行動。

    雖然我們家已經自幼兒園畢業,對於推行這項行動,個人沒有特別偏向,既不表示支持,也不否定。每個家庭環境不盡相同,很難有一套做法適用所有人。

    為了此事,特地查詢日本其他地區的幼兒園的處理辦法,這才發現「幼兒生病不入校、老師不餵藥」並不是全國統一的做法。

    實際上,“日本保育保健協議會”在網上有提供這方面的建議,滿足一定的條件下,園方也願意配合的話,家長填寫餵藥申請單,教保人員就可以幫忙餵藥搽藥。即保護園方,也方便家長們。

    餵藥申請單的範本如下,有需要的幼兒園可以自行調整修改成適合自家情況的格式。表格使用大量漢字,應該能看懂大部分內容,可以知道需要填寫的內容相當細緻。最下方倒數第3條的注意事項,個人覺得非常值得參考,交給園方代餵的藥必須是由醫生開具的處方藥物(市售成藥不可),而且該種藥物必須曾經在家服用過1次以上,確認過不會出現副作用才可以。

    20230619d02
    餵藥申請單/日本保育保健協議會

    話說,應對幼兒園無法餵藥情況,我們這裡有幾位小兒科醫生很細心,開具的處方藥物只要早晚服用就行,特意去掉中午的藥物。

    2023/06/19 posted.

  • 閒聊東京電車二三事

    閒聊東京電車二三事

    在東京生活多年,只要外出不是依靠雙腳走路就是搭電車,偶爾搭朋友的便車或計程車才有機會好好地瞧瞧熱鬧非凡的東京市區馬路風景。這座世界知名的大都會城市遍佈著猶如蛛網般的電車路線,不管是居住在東京市區或只是上班時間才湧進來工作的人們,我想絕大多數人也是搭電車出行。

    撇除擠成沙丁魚罐頭似的狀況外,待在電車裡的時間久了,不免有閒情逸致觀察周遭的乘客。這麼多年下來,好像有些特徵、規律可以說道說道。

    train
    2022日本鐵道開業150年紀念活動/「超駅博 上野」

    現在人手一台智慧型手機(大陸講法:智能手機),日本人當然也跟其他國家一樣,上車後就只是盯著自己的小螢幕直到下車。雖然螢幕不大,也不是有意偷窺,靠的足夠近的話多少也能瞧見對方正在看什麼內容。雖然每個人喜好的內容不同,不過還是能發現男女偏好的內容真的有區別。

    日本男性在手機上看新聞、漫畫的比例相當高,而不少女性常逛購物網站、看劇。當然共同的喜好也不少,聽歌;通訊聊天(幾乎全是LINE,印象中好像沒瞧見其他通訊APP);遊戲類APP(女性更偏好休閒類型遊戲)。

    對了,前陣子時隔多年回了一趟台灣才留意到台灣的捷運車廂內遠比日本熱鬧,不是聊天聲音就是此起彼伏的LINE呼叫聲。東京的車廂內,貌似所有人的手機全程開啟靜音模式,即使台日兩地同樣使用LINE卻不曾在日本聽過呼叫聲。

    話說在智慧型手機問世之前的歲月,日本人在電車上最常做的行為除了閉目養神外,應該就是“閱讀”,不管是什麼類型的乘客也不區分男女皆是如此。學生看教科書(參考書)、上班族看報紙、女性看“文庫本”書籍(手掌大小的書)。其中最突出的日本特徵,最多人閱讀的書籍類型,不出意外就是“漫畫”,特指每週發行一次的厚厚一本漫畫週刊。日本三大漫畫週刊以《週刊少年ジャンプ》為首,《週刊少年マガジン》《週刊少年サンデー》每一家每一週都能發行數百萬冊,由此數字也能窺見其流行程度。當年還是窮留學生的我,經常在電車的行李架上撿起下車乘客隨手丟棄的漫畫翻閱起來。 XD

    歷年來的《週刊少年Jump》/美術手帖
    歷年來的《週刊少年Jump》/美術手帖

    不同年代有不同的流行事物,但是在日本的電車內卻有一種恆古不變的行為。細心留意車站張貼的海報就能發現,此行為也延伸出不少影視作品以其做為主題,尤其是AV類別,對其喜愛程度更是歷久不衰。

    撲滅痴漢海報/京都藝術大學/京都府警方
    撲滅痴漢海報/京都藝術大學/京都府警方
    撲滅痴漢海報/愛知縣警方
    撲滅痴漢海報/愛知縣警方

    為了減少“痴漢行為”,不僅是警方,各家鐵路運營公司也嘗試過各種改善方案,如上下班尖峰時刻的“女性專用車廂”,饒是如此依然無法徹底消滅此行為。

    上次寫日劇《重啟人生》觀後感,其實劇中某個橋段也有演出“痴漢行為”。另外,數年前我也曾寫過一篇由此延伸出來的相關冤獄的文章,有興趣者可「到此」一覽。

    2023/05/07 posted.

  • 當地政府也不想要的日本土地

    當地政府也不想要的日本土地

    「有土斯有財」這個華人圈中根深蒂固的觀念深入人心,自古深受中國文化滋養的鄰國“日本”是否也有著同樣的觀念呢?

    古代日本人的思維模式我不清楚,2023年的現代日本社會環境我倒是稍微了解些許。自從1991年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後,不認同「有土斯有財」觀念有增多的趨勢,尤其是置身在偏鄉郊區的日本人。

    land
    破敗的房舍/UnsplashのPriscilla Du Preez

    最直觀的證據,之前文章也曾經提及過的日本年輕人為何寧願租房? 不買房,寧願租房的人口逐年增加。

    根本原因在於日本長年處於少子化、老齡化的困境中,加上不管是社會氛圍或國家政策對於開放移民一直保持著謹慎保守的態度。日本總人口數別說成長,再過50年據說將只剩下3/4。

    人口長期保持減少的趨勢,帶來的後果就是空置的房屋、土地相對增多,特別是人氣不高的偏鄉郊區越加明顯。鄉村出生的年輕人長大成人,多數會離開家鄉前往城市打拼工作,讓這些村落人口更加凋零。

    當這些外出工作就此在城市落地生根的年輕人不打算回鄉繼承老家的土地、祖厝,老一輩紛紛離世後,不動產的繼承問題就浮現出來。

    20230417l02
    罕有人跡的商店街(俗稱:鐵捲門商店街)/ほじん-Fotolia

    偏鄉郊區的不動產有以下問題難以解決
    1.繼承人問題
    2.空屋腐朽倒塌問題
    3.不動產稅金問題
    4.國家回收土地問題

    繼承人問題

    繼承人不願回鄉繼承,處理不動產,根本原因在於這些不動產缺少經濟價值,不易找到買家,甚難賣出。另外,即便能順利脫手賣出,也有可能發生進帳金額不足以負擔高昂的遺產稅。

    空屋腐朽崩塌問題

    房屋長久沒有入住,沒有人定期開窗通風,清理打掃的話,時間一長容易腐朽崩塌。如果位處豪雪地帶,空屋更容易被大量積雪壓垮倒塌。倒塌的房屋不慎損壞他人的財產、生命,屋主等有關人員必須負擔相應責任。

    20230417l03
    被積雪壓垮的房屋in新潟縣妙高市/上越妙高タウン情報

    不動產稅金問題

    依據現行日本相關法律規定,不動產的“固定資產稅”、“都市計劃稅”會根據其上是否有建物等條件而徵收不同金額的稅金。有建物的土地會比空無一物的空地,稅金更少,大致相差3~6倍。房屋即使不住人,只要上面還有一磚一瓦,每年必須繳納的稅金便可減輕許多。由此帶來的後果,讓解決空屋問題的動力更加匱乏。

    另外,附帶一說,似乎有不少人誤解日本的不動產相關稅金”很高“,其中一項最主要的稅金計算標準公式如下
    固定資産税額=課税標準額×税率1.4%(各地方自治體的稅率有所差異)

    容易誤解的地方在於“課税標準額”,這一項不是指市場價格,而是類似台灣的「公告地價」,在日本,由国土交通省土地鑑定委員会每年公佈“地價公示價格”依此再根據各項條件計算出課税標準額。

    實際徵收的房屋稅等相關稅額合計後,一般情況下,集體住宅房屋的稅金通常會低於公寓的“管理費”。

    國家回收土地問題

    土地建物等不動產的所有權人過世後,依繼承順位由後人繼承。萬一沒有繼承人或後人放棄繼承,該筆不動產的結局會如何呢?

    主要判斷依據取決於該筆不動產是否具有價值,有價值的土地,地方政府樂意收回。萬一很不幸地是沒有價值的土地,例如,找不到買家的空屋、斜坡林地、沒有臨近現有道路的空地……即使所有權人打算免費捐贈給地方政府,也會被拒收!

    為什麼政府不願收回土地?因為多數地方政府沒有足夠預算、人力去處理、活用沒有價值的土地。再者一旦收回,原本每年可以徵收的稅金便消失了……

    那麼,沒人要的不動產的下落會如何?理論上,必須由所有權人善盡管理責任,實務上就是此問題被束之高閣。

    2023/04/17 pos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