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幕後觀察

這個世界很大,日本也不小,歡迎來到我的日本觀察筆記,認識更深入的日本。

分類: 日本民生經濟

  • 需要儘快認定新冠疫苗與死亡的因果關係嗎?

    需要儘快認定新冠疫苗與死亡的因果關係嗎?

    2021年2月日本正式開打COVID-19疫苗(新冠肺炎疫苗)至今將近1年,施打完2劑的人口即將突破1億人,約佔全人口(包含非日本籍)76.2%,65歲以上長者的疫苗接種覆蓋率更高達91.3%。現今確診人數已經大幅下降,全國各地包含最嚴重的東京都解除了「緊急事態宣言」。日本除了提高疫苗覆蓋率之外,並沒有施行其他明顯的新制防疫措施。單純地以結果而言,全民施打疫苗確實有效阻截新冠肺炎病毒的蔓延。

    不過,全民施打疫苗的苦果也開始浮現在國民面前。日本的厚生勞動省(類似臺灣的衛生福利部)公佈,依據預防接種法實施預防接種受害救濟辦法,如因施打疫苗出現健康上的傷害可獲得政府的補償給付。至11月止,已經有4批,累計273人出現嚴重副作用症狀的人獲得政府單位認定而獲得醫藥費等補償給付。給付內容包括已經支出的醫藥費再加上進出醫院或住院的費用補貼,如有留下殘疾也可終身領取傷殘年金。詳細內容見下表。

    table
    予防接種健康被害救済制度(2021/4)/厚生労働省

    但是,因施打疫苗,沒過多久即死亡的人口卻已超過1300人,死亡者家屬尚未有人得到政府認定而獲得死亡及喪葬費給付4420萬+21.2萬日元。

    厚勞省(厚生勞動省的簡稱)說明,死亡與疫苗的因果關係無法認定。查看厚勞省公開的調查報告,死亡者多數爲年長者和患有基礎疾病(各種慢性疾病等),死亡症狀以心肺及腦部相關問題居多,但是也有年輕人且無基礎疾病卻在接種疫苗後不久死亡。

    為何無法認定死亡與疫苗的因果關係呢?

    有記者採訪國際醫療福祉大學的醫學部講師木村AYUMI (法醫學者),她表示現階段,繼續提高疫苗接種覆蓋率之前有更重要的課題,已經提交的接種後死亡案例的死因探究。在她接受採訪的9月當下,2月至8月的991件死亡案例中,可以認定疫苗與死亡有因果關係的0件,與疫苗沒有因果關係5件,信息不足無法判斷因果關係則是986件,也就是絕大部份案例無法認定是否有因果關係。

    木村法醫認為探究死因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減少死亡人數。如果能知道接種疫苗後當事人體內發生什麼而導致死亡。或是知道接種疫苗後會發生什麼樣的重大症狀,在發生前先行做好預防措施。可以說,探究死因是為了活著的人們

    只是認定單位並沒有足夠信息可以判斷死因,因為只有少數情況,例如出現急性過敏症狀,由人體外表即可確認狀況。即使國際上已經確認接種疫苗後容易出現心肌炎或血栓症,這些病症很難由外表判斷,如果能透過病理解剖相較來說比較能找出死因,只是日本的法醫解剖率僅有1.6%(全部屍體總數中的1.6%,另外由警方經手的非自然死亡解剖率為11.5%,2019年資料。作為對比,瑞典將近90%,英國超越40%)。日本的解剖率如此低,最主要原因,沒有預算,法醫人數不足也是瓶頸。別看日本的偵探推理劇好像一有死亡事件,幾乎都能看到法醫登場,實際上全日本僅有150名左右的正職法醫。

    厚勞省等政府部門在無法明確死亡與疫苗是否有因果關係的情況下,加上避免民眾因擔心疫苗的安全性,不願接種疫苗,阻礙疫苗覆蓋率的提升,更加不會積極調查因果關係。

    但是,死亡者家屬能接受這樣的結果嗎?不用說,肯定不能接受。尤其是沒有基礎疾病,健康的年輕人在接種後不久卻突然死亡。廣島縣的岡本裕之的父親決定實名露臉接受NHK的採訪,他表示自己的30歲兒子在接種第2劑疫苗的3日後,卻在自己房間悄無聲息死去。即使進行了解剖,解剖結果的死因一欄只有2字「不詳」。將相關資料再送交厚勞省的專家會議檢討死亡與疫苗的因果關係,其評估結果在上文已經介紹過,無法判斷

    20211125v02
    廣島案例的解剖結果文件「死因不詳」/NHK

    這次的新冠病毒因為擴散率驚人,疫情持續期間長久,在還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接種疫苗可說是唯一的辦法。因此,日本社會的同儕接種壓力空前高漲,如果是你處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將會做出何種選擇呢?

    2021/11/25 posted.

    2022/06/07 modified.

  • 魷魚遊戲全球熱映日本人如何自省

    魷魚遊戲全球熱映日本人如何自省

    這一陣子,Netflix平臺上人氣紅不讓的戲劇非《魷魚遊戲》莫屬,不僅在日本有不少人觀看過這部電視劇,也榮登全球90多國收視排行榜的第一名。

    20211105s01
    Netflix的《魷魚遊戲》(Squid Game/イカゲーム)/Netflix

    日本觀衆對這部戲劇大體來說有2大主流評價,一派是非常喜愛,一派是撻伐批評。喜愛的理由跟其他國家的觀衆大致相同,看過《魷魚遊戲》的朋友想必能明白。還不曾看過這部劇的朋友,個人蠻推薦可以找來看看。

    撻伐批評這部戲劇的日本觀衆,細究他們的批評內容蠻值得玩味。批評的根源主要來自抄襲,在這個視抄襲爲罪惡的國度中,抄襲是對原創者的侮辱(餐飲等行業除外🙄)。更何況抄襲的作品居然可以比被抄襲的作品擁有更高的人氣,這麼一來更加不可饒恕。另外一個理由也是造成批評聲浪擴大的原因,《魷魚遊戲》是由韓國人製作、演出的戲劇,也就是所謂韓劇。在大多數日本人心裏多少都有着韓國人抄襲了日本不少東西的認知,看過《魷魚遊戲》的日本觀衆,不少人直覺反應又是抄襲我們。

    普遍認定為被抄襲的日本作品有《賭博黙示録カイジ》(中譯:賭博默示錄)、《神さまの言うとおり》(中譯:要聽神明的話)、《バトル・ロワイアル》(中譯:大逃殺)。可能有不少朋友沒看過這些作品,簡潔扼要說明一下。

    賭博黙示録カイジ》(中譯:賭博默示錄)作者福本伸行於1996年開始漫畫連載。描寫自甘墮落,背負大量借款的主角被神祕組織相中,誘導到某艘郵輪上跟一群同樣負債累累的人渣一起參加爭奪大額獎金的遊戲,主角運用智力一一闖關。

    神さまの言うとおり》(中譯:要聽神明的話)金城宗幸藤村緋二兩人合作的漫畫,於2011年開始連載。平凡的高中生在某個平凡的上課日子,被突然冒出的神祕力量強制全班同學參加日本版的一二三木頭人(日名:だるまさんがころんだ)之類的遊戲。不聽從指示進行遊戲的人瞬間秒殺,除了一二三木頭人的遊戲外,還有其他日本傳統遊戲,失敗的代價唯有死亡。

    バトル・ロワイアル》(中譯:大逃殺)作者高見廣春於1999年,爲了參加恐怖小說大賞所創作的小說。以虛構的國家,在全國範圍,隨機選出中學3年級的班級送到隔離區,讓他們互相進行殺人淘汰賽,最終只允許1人生存下來。政府的表面理由,以此種措施,培養國民之間的不信任感,防止國民集結形成反政府勢力。實際上,政府高官進行賭注,賭誰能成為最終生存者。

    以上3部作品除了原作外也都有影視作品,還有其他不同類型的延伸作品問世。在日本能由漫畫、小說改編成其他不同形式的作品,代表有一定的人氣。不過,在日本以外的地區或許就沒什麼知名度。

    《魷魚遊戲》中我想都可以找到上述作品的影子,雖然不是完全一模一樣,也足以讓曾看過的觀衆莫名地會有似曾相識之感。加上距此最近一件韓國抄襲事件才被日本媒體大量報導,也就是日本禁止種苗出口的改良草莓品種居然出現在韓國果園。凡此種種,韓國人多有抄襲日本的前科,讓日本人更加深這種印象。

    (關於韓國“致敬”日本的案例,也可參考我以往的文章。日本人喜歡韓流但不喜歡韓國:番外篇之二

    雖說在日本人眼中《魷魚遊戲》多有抄襲的痕跡,但是編劇黃東赫顯然也有為了符合韓國國情的更動,以及其他值得稱讚的地方。例如,佈景華麗、色彩對比強烈、情節簡潔明快、遊戲關卡規則容易理解,不會過度燒腦,更適合普羅大衆觀賞。

    因此,也有不少日本人反思自己國家的戲劇爲何近年來不如韓劇,在全球市場沒有韓劇的熱度、影響力。

    日劇是在哪些方面比不上韓劇?是劇本不行、演員的演技不好、對外宣傳的力度不夠、拍片只重視國內觀衆的喜好,沒有考慮外國人的觀影體驗等等。這些都是日本人自我反省的點,尤其著重在宣傳不夠力。其根源在於日本的內需市場足夠養活自家作品,能偏安一隅就不會想著多費力氣去打國際市場。

    反省的同時也很羨慕韓國政府對文化輸出有很大的支持補助政策,反觀日本政府雖說在多年前提出過”Cool Japan”政策,至今也沒有明顯的成果。不僅審查嚴格,補助範圍有限,力道也小。身邊經歷過的案例,文創作品的英語翻譯費申請,耗時費力不說,實際撥款下來也經過七折八扣,只有全額的七成多。

    日本人口頭表示厭惡《魷魚遊戲》抄襲,身體卻很誠實,自從影片在日本平台上架以來,長期保持首位,最近Netflix平台前3名電視劇也都是韓劇。

    20211105s02
    2021/11/03Netflix的前3名電視劇都是韓劇/Get Freax

    看過《魷魚遊戲》的導演/編劇黃東赫接受採訪的報導文章,他說早在13年前(2008年)開始構思此劇劇本,只不過因爲題材特殊,在韓國國內一直找不到認同他的贊助商,直到2019年Netflix投資他拍片。在被人問到是否有參考其他作品時,他自己認爲或許跟其他作品有類似之處,但是應該只是碰巧。如果硬要說誰最先想出這些點子,他認為是他先……

    依照他的說法,未公開之前,在自己腦海裡構思都可以算是自己原創的認知普及之後,或許日後的律師們將來不用擔心沒有工作機會,幫人處理這些抄襲案件的訴訟也能維持生計。

    2021/11/05 posted.

  • 何謂「上級國民」?

    何謂「上級國民」?

    上級國民」是日文詞語,近幾年又在日本流行起來。2015、2019分別入選當年度的流行語大賞的候選名單。上級直接用中文字面解釋可能會造成誤會,不是中文的上級下級意思,比較接近的中文解釋是高級上等。「上級國民」在日文中沒有明確定義,通常用來諷刺當事人能獲得普通國民無法享受到的特殊待遇。

    在日本,九成以上日本人自認是普通國民,他們凡事要求公平,普遍見不得同樣是普通人卻可以獲得特殊待遇。在上文提到入選流行語大賞的那2年,其實分別發生過2起重大事件,引發輿論大肆抨擊而出現的結果。

    2015年,早期的2020年東京奧運及帕運會徽被指其設計疑似侵犯著作權,東京奧運組委會調查後宣佈撤回會徽,重新設計,同時辯稱會徽「並未侵犯著作權,但無法得到普通國民理解」,「專家清楚,不過很遺憾,普通國民不理解」。由於記者會上,組委會在發言中屢次提到「普通國民」,媒體及網路上的言論等則借用這些發言,反稱佐野研二郎設計的會徽為「超越普通人感覺及理解的東西」。

    2019年,事發當時87歲的飯塚幸三駕駛自家用車沿路衝撞行人,致31歲及3歲母女死亡,另有9人輕重傷。依照日本的交通意外死傷案件的處理程序,警方通常會當場逮捕肇事疑犯。但是飯塚犯下的【池袋暴走事故】直到前一陣子法院判決確定飯塚敗訴,禁錮5年(中文:監禁),在入獄之前,一天也不曾被警方拘留。且媒體的慣例會使用「疑犯某某」,但是此事件卻改用「前院長某某」,因為他曾是舊通商產業省的工業技術院院長,並獲得過瑞寶重光章。種種與普通國民的差別待遇,被輿論批評因為他是上級國民的緣故。

    話說,今年已經高齡90的被告,參照他案的類似交通意外案件,很少會被判決入獄5年這麼重的刑罰。(只有老天爺知道他能不能活著步出牢房)最主要原因在於,他一直不認罪,堅稱是汽車故障自行暴走所致。即使豐田汽車檢驗報告他的座駕prius完全正常,他也不承認自己踩錯油門。

    tokyo news
    池袋暴走事故現場勘驗/東京新聞

    上級國民是否是日本真正的上等階級?

    提到日本的上等階級,不由得會想起眾所周知的日本皇室,只不過日本天皇作為虛位元首象徵並沒有實際權力,皇室成員也是一樣,通常是擔任各種組織單位的名譽總裁。例如,德仁天皇是2020東京奧運競技大會的名譽總裁,雅子皇后擔任日本紅十字會名譽總裁,眞子公主擔任國際陶磁器展美濃的名譽總裁(這是公主婚前最後一次的公務)。

    明治天皇親政時期,日本的貴族階層改稱為「華族」,華族主要來自朝廷公卿、德川家族、各地大名、家老等等。二戰後日本戰敗,被GHQ(駐日盟軍總司令部)強迫取消華族制度。這點也是一般日本人不討厭戰勝國(美國)的原因之一,因為他們認為美國幫助日本結束長久的苦難的戰爭歲月,建立了民主制度。

    華族特權雖說被強制取消了,但這些舊貴族並沒有人間蒸發,憑藉原來的財富、地位、關係網等,多數由明轉暗,進入政界、商界持續佔據重要地位。前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現任副首相麻生太郎皆是政治世家出身也擁有龐大資產。

    日本原本有更大規模的同族經營的各大財閥,二戰後同樣也被GHQ削弱勢力,不過沒過多久韓戰爆發,讓財閥們獲得了喘一口氣的機會,沒有就此徹底消失。現在尚存的財閥中,體量最大的三井、三菱、住友被稱為三大財閥(此外還有各種勢力財閥)。舉三菱為例,公司名稱冠有三菱兩字的「大型」企業基本上屬於三菱集團旗下成員,其他還有歷史淵源或收購來的知名企業並沒有特地加上三菱字樣,據統計,現在三菱旗下企業數超過4000家,員工數將近百萬人,有上市的集團成員企業年營收約莫70兆日元,比大多數國家的財政收入還高。這些政治世家、財閥的高層才是日本真正的上等階級。

    20210927u02
    三菱集團成員企業背後不成文的等級排序/週刊ダイヤモンド

    上等階級能獲得特殊待遇,不論採用什麼制度的國家都會有這樣的特權階級,差別只在比例,高調低調,媒體是否能報導……日本這個國家的特權階級相對說來比較低調,而且主流媒體會幫忙遮蓋,普通國民不容易知道背後內幕。文章開頭提到的上級國民只是諷刺用語,那些人並不是真正的特權階級,否則也不會被廣泛報導。

    《美國獨立宣言》開頭即宣告「我們認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皆生而平等,享有造物主賦予給他們的不可剝奪的權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實際上這只是一種理想世界(當時的美國奴隸們肯定不會相信這句話)。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也就有高下之分。試想一個人不努力,憑什麼他能衣食無憂,獲得更幸福的生活,當然如果祖上有留下資產那就是另一回事。普通家庭出生的一般人,如果沒辦法靠爸,也想過上至少平均水平的生活,我想最可靠的辦法,自己努力奮鬥吧。

    同場加映
    上星期終於打完2劑輝瑞生產的新冠病毒疫苗,在打針之前認真考慮過是否先寫好遺囑。思考遺囑內容的過程中,發現好像沒什麼遺產,也早告知太座我的銀行戶頭密碼,兒子也只有一人,不用擔心兄弟爭產問題,遂作罷。XD

    看了太多因接種輝瑞疫苗死亡的新聞,慶幸自己只有接種部位疼痛兩天就安然過關。

    2021/09/27 pos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