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幕後觀察

這個世界很大,日本也不小,歡迎來到我的日本觀察筆記,認識更深入的日本。

分類: 日本民生經濟

  • 韓式日式烤肉有什麼區別?

    韓式日式烤肉有什麼區別?

    前天週日,不冷不熱,是個適合出門逛街散步的晴朗好天氣。難得一家人一起出門,太座大人提議去韓國街吃韓國烤肉。

    20210601w01
    日本的韓國街景
    20210601w02
    日本的韓國街景

    至今我寫過的美食好像都是日系料理。這次寫寫在日本的韓國烤肉。店名很好記【藁火(わらび)】意思是燃燒乾稻草升起的火,據店家說是日本首創用稻草燒烤牛肉、豬肉的韓國烤肉店。

    20210601w03
    韓國烤肉店【藁火(わらび)】
    20210601w04
    【藁火(わらび)】的姐妹店(同一棟樓)

    幸好我們到的早,不到12點,稍微等一下就能進去。一進門的左側就能看到使用稻草的火爐,其實烤肉主要還是使用木炭,端上桌之前才用稻草燒一下,隱約能聞到稻草香。這種做法很像日本傳統料理【稻草火烤鰹魚(カツオの藁焼き)】的做法。

    20210601w05
    韓式炸雞、炸南瓜

    在等待主菜上桌之前,先到沙拉吧拿些小吃,沙拉吧不單只有沙拉,還有韓式炸雞及各種韓國小菜。飲料有三種口味的水果水,也有清爽甘鮮的海帶湯。

    主菜上場,非常有份量的兩大塊帶骨牛五花跟豬五花肉!!

    20210601w06
    兩大塊帶骨牛五花跟豬五花肉!

    韓國烤肉的一大特色,店員會幫客人烤肉,將肉分剪成適合入口的大小。

    20210601w07
    分剪中
    20210601w08
    烤好了可以吃啦!

    兩種肉都醃的很入味,不用蘸醬就很有味道。即使如此還是給了很多蘸醬,韓式烤肉醬肯定有,其他還有山葵、岩鹽、辣蔥絲、韓式泡菜……

    芝麻葉、萵苣葉包起來,一口塞進嘴裡,幸福感油然而生啊!!

    20210601w09
    芝麻葉
    20210601w10
    萵苣葉
    20210601w11
    各種蘸醬
    20210601w12
    各種韓國小菜

    有人說,日式燒肉的起源來自韓國,言之鑿鑿的說法是日本人以前不吃豬牛內臟,二戰之後才普及。在此之前日本料理中沒有直接將肉放在火上烤的料理,頂多是用鐵鍋”煮”【牛鍋(ぎゅうなべ)】【壽喜燒(すき焼き)】。

    日本人可能不服氣,做出種種考據,目前日本的主流說法,原始人時代,不管是什麼地方的人類學會用火之後,必然會將獸肉放在火上烤。(潛台詞,烤肉根本不是韓國人發明的XD)後來佛教傳入日本,多數信奉佛教的歷代天皇因教義禁止殺生,官方頒布禁止殺生令,不能屠殺牛羊犬猴雞等五畜,貴族們也就沒有肉吃(天皇看得到的地方)。不過私底下,平民們是有什麼食材就吃什麼。時間來到江戶時代,德川幕府的第5代將軍德川綱吉制定更嚴格的生物保護令,保護的對象不僅禁止遺棄兒童,還及於狗、貓、鳥、魚類、貝類、甚至是蚊子等昆蟲,有「天下的惡法」之稱。德川綱吉也因此被稱為狗將軍。

    直到明治政府上台後,導入西方各種事物,也包括肉食文化,才逐步解禁吃肉。一直到二戰結束,日本戰敗,各種物資緊缺,糧食不足,原本豬牛內臟是丟棄不吃或做成飼料,此時由“在日朝鮮人”(當時還沒爆發韓戰,都是稱呼朝鮮)要來這些內臟,做成料理提供給食客自行用小火爐燒烤。當時除了【內臟燒烤(ホルモン焼き;horumon yaki)】這種叫法,有段時期也被叫做【朝鮮燒肉】(現在不這麼叫了)。也因為這個原因,日語中很多燒肉的相關詞語都來自朝鮮語,常見的カルビ(갈비;肋骨肉;五花肉),ユッケ(육회;生牛肉),サンチュ(상추;萵苣葉;生菜)。

    在日本,日式燒肉跟韓式烤肉看起來很像,其實還是有區別。

    日式燒肉

    • 自己動手燒烤。
    • 基本以牛肉為主,各種肉品種類相較更多。
    • 肉品多數不醃漬,烤好再沾醬吃。
    • 不用菜葉包肉吃。

    韓式烤肉

    • 幾乎都是店員幫忙燒烤。(我有遇過不幫忙烤的,可能是中國人開的韓國烤肉店,店員都是中國人…)
    • 基本上以豬肉為主,肉品種類相對較少。
    • 肉品多數事先醃漬過。
    • 常用芝麻葉、萵苣葉包肉吃。

    其實我倒是覺得日本燒肉是不是源自韓國烤肉,根本不是重點。就像日本拉麵源自中國,但是在日本已經脫胎換骨,進化到另一種層次。現今在世界上Ramen已經成為日本料理的代表之一。因此不管是叫【燒肉(やきにく;yakiniku)】或韓國烤肉(고기구이;gogigui),雙方已經有各自的進化道路,只要能持續發展出更好吃的料理就行!

    註:日語的【燒(やく)】就是燒、烤等很多意思,因為同是漢字,我就直接拿來用,正確的中文應該講「日式烤肉」。

    註:“在日朝鮮人”泛指在日本定居的北朝鮮或南韓國籍人士。

    2021/06/01 posted.

  • 日本的早餐通常吃什麼?

    日本的早餐通常吃什麼?

    在台灣滿大街的早餐店,有琳瑯滿目的種類可供選擇,不怕沒得吃,常常是煩惱不知道要選什麼。不禁讓人想起一句日本諺語【贅沢の悩み(ぜいたくななやみ)】意思是奢侈的煩惱。

    曾來過日本旅遊的朋友,應該有發現日本的早餐店少之又少。連我在此地住很久的人,一時還想不出來有什麼早餐專賣店可以吃。頂多是快餐連鎖店有供應早餐,像麥當勞、吉野家、咖啡店這類。

    是不是日本人不常吃早餐?那也不是,注重健康的日本人怎麼會不吃呢!看過櫻桃小丸子、蠟筆小新的話,就知道一家大小會在家裡吃完才急急忙忙趕去上班上學。(如果你看的很仔細的話就知道日本人的早餐吃什麼。)

    那麼日本人早餐吃什麼呢?這點很大概率跟年齡有密切關係。老一輩通常吃傳統的和食早餐(日式),年輕一代吃洋食居多(西式)。年輕一代包含有小孩的家庭,畢竟料理起來簡單快速,煎蛋、火腿、培根、烤麵包、牛奶、咖啡……大概是這些,我家也是這樣。真要每天早上弄傳統的和食早餐,還得煮飯、烤魚、納豆、水煮蔬菜……太搞缸(太花費功夫)。一個人住的話,通常會去便利店買御飯糰或三明治,再帶一瓶飲料去公司。

    20210527b01
    櫻桃小丸子家的早餐(?)/©さくらプロダクション/日本アニメーション ©Fuji Television Network, inc./適材適食

    櫻桃小丸子家是老一輩的代表;蠟筆小新家是年輕家庭的代表。

    20210527b02
    蠟筆小新家的早餐/Twitter

    我記憶深刻的一次早餐是在某次公司舉辦【合宿(がっしゅく)】(突然想不出來中文應該怎麼說,跟員工旅遊不一樣,如果是大陸講法可能類似團建),隔天一早,HOTEL的員工個別詢問我們每個人要吃和食or洋食,公司10來個人以一條很明顯的規則分成兩派。年齡30歲為界,超過的都想吃和食,未達到的全體選擇洋食。我這個唯一的外國人當然是吃和食,因為平常在家都吃麵包牛奶,難得在外面吃早餐,肯定選和食。(我不承認我年紀大了…)XD

    日本的早餐基本分兩大類,麵包米飯,麵包類佔上風。問卷調查的第3是咖啡類;第4是優格(酸奶);第5是蛋類料理。

    20210527b03
    2015年問卷調查之日本人早餐吃什麼/えん食べ

    寫完才發現,我最近如果不是寫抱怨文的話,幾乎都是寫吃的,自我鑒定吃貨一枚無誤! XDD

    2021/05/27 posted.

  • 日本人食粗飽常去哪些店

    日本人食粗飽常去哪些店

    日本上班族平常上班工作如果不是自己帶便當,他們中午都去哪裡吃飯呢?通常都花多少錢吃飯呢?一般來說會在自家公司附近覓食,所以附近有什麼店就吃什麼。如果離車站很近的話,可選擇的對象就有很多。很多餐飲店都是個人開業,不過如果不是連鎖店的話,介紹了可能大家也不容易前往,因此這次想介紹餐飲連鎖店。同時這些連鎖店多數也有到海外拓展分店,台灣作為進入大中華圈市場的灘頭堡,這些餐飲集團幾乎都有前往台灣展店,大家有機會來日本,也可以品嘗看看跟台灣店是否有不同。

    這份問卷調查表示日本人會再去吃的餐飲連鎖店排名,因為數量太多,我挑幾家介紹。

    20210525r01
    日本人會再去的店/來源:株式会社RJCリサーチ

    「丸亀製麺」
    烏龍麵專賣店,標榜麵條在店內由小麥粉開始揉麵團,擀麵,現切,現煮。如果選擇釜揚麵條系列更容易吃到麵條的小麥風味。各種配菜種類多樣豐富,且價格便宜,吃一餐300日元起能填飽肚子。擔心只吃麵容易餓的話,也有提供御飯團,白飯。
    在日本國內的分店數將近1千家,比烏龍麵業界第2名的 「はなまるうどん」多出1倍。 大都會區的車站附近幾乎都可以看到他們的招牌。

    「スシロー」
    說出他們家的中文名字「壽司郎」大家就知道了。目前是日本營業額最高的迴轉壽司連鎖店,日本大多數縣市都能找到他們的分店。
    日本人喜愛的理由,壽司食材切的比別家更大片,各種副餐種類豐富多樣,經常與各家甜點專門店合作推出期間限定甜點。
    前一陣子在台灣鬧出鮭魚之亂,應該也提高了他們家的知名度,我也不用過多介紹。 XD

    「サイゼリヤ」
    中文名字「薩莉亞」也在台灣展店。用一句話形容,低價意大利風味家庭餐廳。上班日的中午套餐有意大利麵、漢堡肉套餐、焗飯等任何一種只要500日元。
    在日本的意大利餐廳都不便宜,不過這家店的老闆早在1970年代開始就主打低價的意大利餐廳而獲得成功,現在日本國內的分店數超過了1千店。早期的家庭餐廳通常在郊區開店,現在也越來越往市區發展。之前工作的附近就有一家「薩莉亞」,一週至少有一天會到那裡吃飯。

    「餃子の王将」
    日式平價中華料理連鎖店,主打【餃子】,不過日語的餃子跟咱們說的餃子不是一回事。更像是鍋貼,不過卻是包成水餃的樣子。在味道上跟鍋貼最大的區別是日本餃子餡會加入大蒜(當然也有不加大蒜的餃子)。還有一點不同之處,日本人將餃子當成配菜,所以會出現餃子定食套餐,這種套餐的常規組合通常是一碗白飯,一碟餃子,一碟沙拉(小菜),一碗湯。對咱們將鍋貼或水餃當主食的人來說,應該不太習慣日本人這樣的組合。還有不知是什麼年代開始,在日本的中華料理店裡的甜點,幾乎百分之百會出現杏仁豆腐,不管是日本人開的店,還是中國人開的店,無一例外說到甜點就是杏仁豆腐。

    20210525r02
    餃子定食/進撃のグルメ

    「びっくりドンキー」
    主打漢堡肉套餐的家庭餐廳,好像沒有在台灣展店。不過他們有官方中文名字「驚驢餐廳」,就是將日文名字直譯成中文。像窗戶一樣大的菜單是他們的一大特色,不是指裝在窗戶的菜單,而是擺在每個桌子上。
    話說日本有三大主流料理,和食、中華、洋食。和食即是日本傳統料理;中華料理是中餐;洋食當然不是羊吃的食物(笑),而是指所有西洋國家的料理,在台灣講「西餐」應該更容易理解。日本洋食店有一條潛規則,白飯不是裝在飯碗,一定是用盤子盛裝。而且洋食店裡不用【ご飯】這個日語單字,會改用英文的【ライス(rice)】稱呼。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仔細觀察,是不是在日本的洋食店都是用盤子裝飯。(或許有例外,只是在日本住了近20年的我至今還未看過)據我自己的推測,洋人不像東方人端起飯碗吃飯,而且他們不用筷子只用刀叉,可能在盤子上使用刀叉吃飯更方便吧!?

    20210525r03
    像窗戶一樣大的菜單/びっくりドンキー/STV

    「ロイヤルホスト」
    中文名「樂雅樂」,雖然這家的排名蠻後面,卻是我個人最喜歡的家庭餐廳。排名不高的原因在於單價較高。其他店的客單價幾乎都在300~1000日元,這家輕易能過1000日元,如果只是「食粗飽」(只是吃飽而不講究飲食的精緻度)還有很多經濟實惠的餐廳。
    我喜歡他們經常推出產地嚴選食材,最近在推來自Canada東海岸的Prince Edward Island附近的海鮮,可以搭配CAB認證的安格斯牛排。

    20210525r04
    產地嚴選食材/ロイヤルホスト

    其他沒有介紹到的牛丼御三家、日式咖哩壹番屋、其他家庭餐廳等。少數幾家不在我的活動範圍內,沒機會去吃,大部份都曾經吃過,水準都不差。只有「樂雅樂」與「木曽路」的價位偏高,其他家的CP值都很優,值得推薦。

    2021/05/25 pos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