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幕後觀察

這個世界很大,日本也不小,歡迎來到我的日本觀察筆記,認識更深入的日本。

分類: 日本產業

  • 日本放寬電動滑板車限制的理由

    日本放寬電動滑板車限制的理由

    前一陣子給兒子買了玩具滑板車,讓他高興了好幾天。只是新鮮勁一過,最近他又懶得推出去滑。現在連上學他偶而也會發懶,如果哪天學校肯開放學生腳蹬滑板車上下學,相信他會天天開心地上學去。

    雖然學校開放滑板車的日子遙遙無期,日本政府卻在上個月2022年4月29日,國會通過了道路交通法修改案。其中一項內容剛好跟我家最近購入的「滑板車」有點相關,讓我開始留意相關消息。

    kickboard
    行駛在巴黎街頭的電動滑板車/Photo by Vlad B on Unsplash

    具體修改內容如下

    • 降低「電動滑板車」的限制,原本的法規將它歸類為摩托車。
    • 新規定,最高速限20km/h以下者,只要年滿16歲以上,無需駕照即可騎乘。(超過20km/h的電動滑板車仍比照原規定)
    • 不強制要求戴安全帽,6km/h以上者必須行駛車道,6km/h以下者可比照自行車行駛人行道。(簡言之,大體比照電動自行車)

    為何日本政府會在此時修改上述法規呢?

    個人推估可能基於以下理由,由於是個人觀點,可能不夠全面,僅供參考。

    1. 歐美等國提前掀起電動滑板車風潮。
    2. 解決現有的交通亂象,希冀解決最後一哩路問題。
    3. 新冠疫情遲遲不絕帶來的影響。
    4. 有民間團體協助推動立法進程。

    1.歐美等國提前掀起電動滑板車風潮

    不帶動力的滑板車,據說早在100年前已經誕生,並在上世紀末成為風靡全球的兒童玩具。而歐美的電動滑板車經由共享行業的推廣也在近年帶動流行,日本也很快追隨其後。但是新型交通載具的崛起面對的最大障礙,主要來自各國法規的限制。美國因為是聯邦制國家,各州可自定法律,面對這種處於灰色地帶的新型交通載具,有些州郡比較開放,如加州、德州、佛羅里達州率先允許電動滑板車上路。歐洲的馬德里、巴黎、柏林也領先一步開放。
    歐美率先訂立新法規,提供了標準給日本參考,底下就是日本警察廳於2021年考察各國相關法規後提出的報告書。

    20220518k02
    各國的電動滑板車相關規定(左起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韓國)/SankeiBiz(2021.06)

    2.解決現有的交通亂象,希冀解決最後一哩路問題

    這次國會通過修改案,另一個理由是市面上已經可以輕易買到價廉物美的電動滑板車,但是因為缺乏法規管制,造成購買者隨意任行,交通亂象頻現。
    新法規成立前,將電動滑板車視為摩托車的一種,騎乘人必須擁有駕照,滑板也比照摩托車,必須裝配相關零部件,領取牌照後才能合法上路。
    但是購買者在商店購買不符規定的電動滑板車卻自行騎上公路,有人就會有樣學樣,覺得很酷也跟著購買上路。導致不少人以為這種電動滑板車跟玩具滑板車一樣,不需駕照,隨意可上路。
    修法後等同放寬了使用限制,讓更多消費者可以更簡便地使用此種微小型移動載具,同時能解決最後一哩路的移動問題。

    20220518k03
    日本網路購物可買到的電動滑板車/Google

    3.新冠疫情遲遲不絕帶來的影響

    有些行業的從業人員無法在家遠程辦公,通常必須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前往上班地點。因此害怕感染的人們,為了避免感染,傾向改為自行開車、騎自行車。電動滑板車也是一種適合的交通工具。近年來共享單車、共享電動滑板車也在東京、大阪、京都等都會區悄悄流行起來。最近常在車站周圍發現下圖這家業者的共享電動滑板車,由於他們在修法前已經開始此業務,因此可以看到車後掛著白色車牌。

    20220518k04
    共享電動滑板車/LUUP官網

    4.有民間團體協助推動立法進程。

    2019年由電動滑板車相關業者自行組成的「マイクロモビリティ(Micromobility)推進協議会」(微小型移動載具推進協議會)在修改案中發揮重要作用。光看名字也能推想出這個民間組織的成立目的,他們的主要工作,教育消費者養成守法習慣,提供各種數據給政府機構參考以便制定政策,配合警察揪出行業的害群之馬。
    這樣的做法並不僅限於電動滑板車業者,也是日本多數企業慣有的商業習慣。他們在平時雖是競爭關係的同業,但是彼此都信奉「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的理念,尤其越是創新產業領域,這種傾向越明顯。
    再舉一個例子,多年前遊戲裡的轉蛋設計方式、機率問題曾經引發社會問題,最終就是依靠各遊戲公司大家共同遵守遊戲協會自主決定的轉蛋設計指南而解決此問題。
    如果出現不肯遵守轉蛋設計指南的遊戲公司會如何呢?只要不會被多數消費者抗議那也沒事,不過,萬一出現重大消保法案件,這款遊戲的壽命就不久矣,連帶地這家公司的信用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20220518k05
    微小型移動載具推進協議會的成員企業/官網

    修正案在國會通過後,通常1~2年內會正式實施,期待日本在這個產業能更發展壯大,以便解決個人的最後一哩路問題。 XD

    2022/05/18 posted.

  • 日幣對美金走貶的原因及影響

    日幣對美金走貶的原因及影響

    昨日(3/23)新聞看到日元兌美元出現121.14日元兌換1美元的6年來新低記錄,內心五味雜陳。

    20220324yen01
    121.14日元兌1美元/TBS NEWS

    想當年,來日本讀書時,第一筆換匯的錢雖然不多,匯率還不如現在便宜。如果當時能換得多一些日元,生活困窘程度應該能改善一些。記得那時為了省錢,每天中午放學後都跟台灣同學到車站內的立食蕎麥麵攤點一碗最便宜的麵。天天吃的後果,導致後來很長一段時間聽到蕎麥麵這幾個字就沒胃口。XD

    20220324yen02
    近8年的日元兌美元走勢/朝日新聞デジタル

    試著猜測這波日元走貶的原因,據信是美國FRB決定升息,以及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在18日的記者會上說過,日元貶值對我國經濟有所助益,即表示不會改變貨幣寬鬆政策,也不會對日元貶勢出手干預,如此一來讓兩國利差加大,熱錢改流到美國。加上全球疫情、俄烏戰爭長期化等,原油、糧食等原物料大幅升值,全球貿易活動多以美元計價,導致美元需求旺盛,這些因素疊加之下,讓素來有避險貨幣之稱的日元在此危機之際不再被青睞。

    20220324yen03
    日元兌美元走勢及日美10年期國債金利差/楽天証券経済研究所

    日元貶值是好是壞,端看對誰而言。對日本本地的進口商而言,無形中提高了成本,肯定不喜歡。出口商則是很高興,給客戶的報價可以壓低,增加成交的機會。日本老百姓即使不出國也跟日元匯率息息相關,簡單說日本物價近乎凍漲了20年,依靠的正是生活所需的各類進口貨物。舉凡各種民生用品、糧食、能源、原材料等,幾乎都是進口貨。不管是外國廠商或日本企業到海外設廠製造,都需要動用日元購買。

    20220324yen04
    對進口商(輸入)的影響/NHK
    20220324yen05
    對出口商(輸出)的影響/NHK

    在台灣生活時經常聽到一句話「什麼都漲,就是薪資不漲!」來到日本這麼多年,直到最近,日本人之間才比較常說這句話。

    反過來以台灣人的立場來說,趁著這波日元走弱,新台幣強勢的現在(日幣兌新台幣貶至近23年新低),應該是相對較佳的換匯時機。日後預計會前來日本旅遊、購物、留學讀書的人可以開始“分批”換匯買進日元。日元如果持續貶值,換匯成本會越來越低。假設現在已經是近期低點,一旦日元突然開始反轉走強,至少現在換匯也是相對便宜的價位,不管怎麼算都不吃虧。
    (以上的換匯建議是我自己瞎琢磨,日元是否還會持續破低,我可猜不出來,請自行斟酌參考。XD )

    日語漢字翻譯

    円高(えんだか)=日元升值
    円安(えんやす)=日元貶值
    金利差(きんりさ)=利息差

    2022/03/24 posted.

  • 為何日本人喜歡iPhone?

    為何日本人喜歡iPhone?

    提起iPhone,大家都知道是美國Apple公司推出的知名手機品牌,在美國iPhone的市佔率很高,曾經突破過60%。當然不僅是美國,iPhone幾乎攻陷世界上多數國家,其中日本可說是最喜愛iPhone的國家。在iPhone橫空出世之前的年代,如果告訴日本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絕大多數日本國民會隨身攜帶外國製手機,他們肯定不信這種事情會發生。

    iPhone
    iPhone日本官方售價/Apple Japan官網

    2007年史提夫·賈伯斯(Steve Jobs)向世人展示了初代iPhone,隨即於2008年底正式登陸日本市場。在此之前,市場上已經有Blackberry、HTC等廠商推出類似智慧型手機的PDA等手持裝置。iPhone在日本正式銷售屆滿一周年的2009年度日本國內手機的生產廠商市佔率如下。

    20220308phone02
    2009年日本國內手機的生產廠商市佔率/MM総研/IT media

    市佔率最高的26.2%是已被鴻海收購的Sharp(シャープ),已經連續5年獨佔鰲頭。第2名15.1%是Panasonic,Apple排名第7,市佔僅有4.9%,排名在他之前全數是日本本地手機製造商。

    Apple用了不到3年時間,於2012年讓iPhone躍升日本市佔第一,此後一騎絕塵再也不曾跌落榜首寶座,遠遠將所有日本手機廠商甩在後頭。

    20220308phone03
    近十年(2012-2022)的日本手機市場變化/statcounter

    iPhone有什麼魅力讓日本國民迷戀它十數年?

    Apple產品自帶的設計美感、產品細節自不用多說,這部份Made in Japan產品也不遑多讓。那麼還有什麼環節是日本手機巨頭們欠缺的呢?

    試著列出以下幾點,拆解iPhone在日本成功的秘訣。

    • 日本傳統手機太過強大
    • 日本市場的封閉性
    • 同儕效應
    • 品牌迷思
    • Apple生態圈
    • 手機換購優勢

    日本傳統手機太過強大

    看到這個標題可能不容易理解意思,讓我從頭細說。

    大家不知還記得只能通話的傳統型手機,除了通話功能之外,頂多只有貪食蛇等小遊戲可玩。而日本的電信公司NTT在傳統型手機流行的年代,已經領先全球發展出i-mode。那個年代,Internet還不普及,標配上網功能的Windows95也才問世不久,手機無線上網完全不普及。i-mode簡單說是日本一種獨特的網際網路商業模式。利用手機有限的連線速度實現無線上網,可以用手機收發email、來電鈴聲、瀏覽網站(非常簡易形態的網站)、查詢天氣預報、網上銀行、線上遊戲等。那時候電腦的上網費用多數採用時間制計費,而i-mode率先採用封包制計費,只有在資料傳輸時有封包產生才計費,因此當時的i-mode mail費用比簡訊還低。i-mode這套系統在當時的全球範圍內是非常先進,NTT也曾經試圖推廣至日本以外的國家,在台灣曾跟和信電訊合作推廣,可惜除了日本市場之外,沒有一個國家成功流行起來。

    2000年代初期在日本上市的高階手機基本都必須搭載i-mode功能,也因這種功能讓手機製造商必須跟NTT等電信業者深度合作。電信公司可以保證銷售多少台手機,讓製造生產的廠商容易編列預算開發新機種、新功能。如手機螢幕大型化、彩色化,百萬像素照相機,手機造型的多樣化(日本製的翻蓋手機在這個時期蓬勃發展,我家抽屜裡還躺著兩台)。

    換個角度來看日本手機製造商他們的心理,自己在日本這片山頭稱霸十來年,即使放眼海外市場也罕有敵手。這種現象正如俗話所說「船大難掉頭」,因此他們也不擔心剛冒出頭的新對手能攻破他們的堡壘,也不會為此而遽然改變研發方向,改成重新研發智慧型手機這種規格技術。

    20220308phone04
    i-mode環境的網站/IT media

    日本市場的封閉性

    上述理由讓日本市場發展出跟多數國家普遍採用的手機規格不同,銷售方式也不同的獨特模式。

    日本消費者長久以來拿著深知他們喜好的國產手機,流連在i-mode構建的世界裡,而且一旦用上某家電信業者的手機號,輕易無法改換門庭。早期日本的電信業者NTT 一家獨大,加入i-mode的門號最高曾達到4900萬,如果不計入老人、小孩等非目標客層,約莫一半日本人都被圈養在i-mode世界裡。

    政府的政策未改變前,日本手機原則上都是鎖碼機,意即你是NTT的門號只能使用他們推銷給你的手機。無法如同現在這樣,隨意一台空機換過sim卡就能換一家電信業者。而且早期的日本,基本不賣空機,雖然手機賣場經常掛著「0元手機」的標語,想要那款手機必須綁定門號才能帶回家。

    因此手機製造商必須跟電信業者深度合作,生產專屬他們的封閉型手機。加上日本內需市場也足夠大,即使海外市場更加廣闊,礙於他們謹慎小心的保守個性,貿然挺進不熟悉的市場,萬一初期投放失利,造成損失,無人肯擔負責任。久而久之,日本市場猶如遠離厄瓜多本土大陸的加拉巴哥群島上的生物獨自進化,而被戲稱「加拉巴哥市場」或「加拉巴哥手機」。

    話說NTT已決定於2026年3月底結束i-mode及3G電波等所有相關服務。前幾天在YouTube公開了「i-mode卒業公演」影片,回顧i-mode給人們帶來的酸甜苦辣各種回憶。(官方已關閉該影片 2023/3/12 modified.)

    同儕效應

    現在幾乎是人手一機的時代,還記得你自己何時開始擁有人生第一台手機嗎?我自己大概在工作數年後才買了第一台手機,經過這麼多年,現在還記憶猶新是個頭不小的寶藍色NOKIA(當時在台灣工作)。

    現代的小朋友應該很早就開始擁有自己的手機,昨天機緣巧合聽到「小二」兒子的同學的手機鈴聲響起,雖然沒問他手機是不是自己挑選的,但是大多數日本人初次選購手機機型確實是跟隨周遭朋友而購入。集團生活的日本人的同儕效應非常強烈,尤其是學生時代的同儕,做什麼事情都要一起,玩遊戲也要一起,看什麼電視節目也是,否則隔天到了學校害怕沒有共同話題。

    當周遭有朋友入手了iPhone,很容易帶動這個小圈子的人也跟著買iPhone,一個圈子帶動一個圈子,很快地迅速流行開來。當年的i-mode也是這樣,年代近一些的LINE也是這樣。

    品牌迷思

    當日本邁入先進國家行列,人民富足,經濟寬裕後,自然而然開始追求物質享受。物質充裕下,在一堆相似產品中挑選想要的東西,反倒也是麻煩事,尤其是有很多選擇困難症的日本人。知名品牌的出現很好地解決這件事。iPhone在進入日本市場前,已經是美國的知名手機品牌,同時也是智慧型手機的先驅產品,定義了眾多技術規格。日本人喜愛名牌也是世界聞名,全球的奢侈品消費市場,日本曾是世界第二大消費市場。

    20220308phone05
    2014年奢侈品消費市場(歐元)/Bain & Company/CBRE

    Apple生態圈

    使用過Apple產品的人應該明白Apple生態圈的優勢。iPhone可以很好地與同樣由Apple出品的Mac、Watch、AirPods…無縫接軌傳輸資料等眾多便利功能。適應了這套封閉環境的用戶很難跳脫出來。

    手機換購優勢

    手機產業競爭激烈,即使是大廠巨頭也紛紛推出新機種對應,消費者換購新機的週期也越來越短。退役下來的舊手機除了躺在家裡抽屜外,還能折價賣出去,多少補貼新機的購買費用。而iPhone是同等規格手機中最保值的機種。

    20220308phone06
    樂天Mobile提示收購二手機的價格/RakutenMobile

    以上是個人推估iPhone受日本消費者喜愛的因素,我想Apple如果沒有幹出自毀長城的愚蠢舉措,未來5~10年日本手機市場依然會由iPhone統領天下。

    (如對日本的電信業者的故事有興趣,可參考本篇:日本官民鬥法的電信事業)補充說明,2020年日本出現試圖挑戰前三大電信業者的「Rakuten Mobile」。

    2022/03/08 posted.

    2023/03/12 modif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