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幕後觀察

這個世界很大,日本也不小,歡迎來到我的日本觀察筆記,認識更深入的日本。

分類: 日本民生經濟

  • 奇特的日本市場,二手價格反轉新品定價

    奇特的日本市場,二手價格反轉新品定價

    近30年來,日本的物價基本持平,甚至可以說是長期陷入通貨緊縮。當然不只是物價沒上漲,一般老百姓的薪資也凍漲。不過,自從進入2022年,全球物價瘋漲,日本也無法倖免於難。今年以來光是生鮮食品的價格調漲品項累計達到1萬8千,年底前突破2萬品項幾乎已經無法避免。參考下列圖表,這還只是105家上市食品公司的統計資料,遍佈街頭巷尾的大小商店還未列入統計。除了食品類之外,其他品類自然也伺機而動,讓日本央行的長年目標,物價指數上漲突破2%有望在今年再次達成。

    20220819m01
    2022年單一年度累計上漲食品將近2萬品項/帝国データバンク

    如果物價每年都在緩步上漲的話,民眾也能早早做出對應,但是日本這個奇葩國家已經凍漲30年了,卻在今年一口氣爆發,傷害力就顯得更加激烈,但是某些購買行為也顯得更加反常。

    先參考下列圖表,可直觀理解何謂凍漲30年。自1985年後物價幾乎沒有大幅變動,唯一幾次的峰尖都與消費稅相關,而且迅速回落。另外表格中,3條曲線的區別只是有否包含食品類或能源類的統計資料。

    物價
    1985~2021日本消費者物價指數變化/ファイナンシャルスター
    • 1989年:導入消費稅(3%)
    • 1997年:消費稅增稅(3%→5%)
    • 2014年:消費稅增稅(5%→8%)
    • 2019年:消費稅增稅(8%→8% or 10%)

    最近一次的消費稅增稅改採區別對待,且有各種優惠措施,因此影響幅度相對不大。

    20220819m03
    2019年調漲消費稅/ANN news

    眾所周知新商品剛推出時幾乎都是最高價格,隨著時間流逝逐漸降低售價,尤其是3C家電產品。俗話說,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通常指這類產品。

    不過,這兩年在日本,有些商品卻是流通一段時間後依舊維持原價,甚至使用過的中古商品比全新商品的售價更高。比較知名的商品,如Apple的iPhone手機,有段時期(今年7月Apple將定價上調約2成之前)二手貨居然比新品還貴!

    20220819m04
    二手iPhone13售價/nicosuma

    另一個奇葩商品是PS5,2020年11月12日上市以來一直處於缺貨狀態,即使在日本這個原產國也很難買到。推出將近2年的產品,二手價比廠商定價高出近2倍。在日本知名的二手交易平台Mercari上面可以看到離譜價格,不僅定價誇張,而且多數上架商品已經標示售出

    20220819m05
    新品PS5黃牛售價/Mercari
    20220819m06
    PS5正規售價,抽中才能買/YAMADA電機

    日本的中古車市場也是如此,SUZUKI的人氣四輪驅動Kcar「ジムニー(Jimny)」中古車239萬9千日元(中位數),新車售價210萬~220萬日元。TOYOTA的「ハリアーZ(ハイブリッド)Harrier混合動力車型」中古車497萬4千5百日元(中位數),新車售價2452萬~474萬日元。

    單眼相機也是,Nikon在2021年底推出的「Z9」旗艦機,官網實際售價69萬8千5百日元,二手交易平台普遍都以超過70萬日元在求售。

    為什麼這些中古商品能賣出比新品更高的價錢?聰明的朋友們應該能看出來,這些商品有著共同的特性,機器內部或多或少都需要半導體晶片,晶片大缺貨造就商品售價居高不下。另一點,生產裝配地點通常都不在日本本地,而是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各國。因為疫情影響,運輸方面受到非常大的干擾。日本有專家預估,缺貨亂象有可能會持續到秋季。

    只是看媒體報導,物價高漲,薪資不漲,幾乎所有能源都需要依靠進口的日本,日幣竟然還大幅貶值,這樣的國家肯定不行了,人民的生活肯定陷入水深火熱之類的想象。但是,反觀以上的實例,上列所舉的各類中古商品幾乎都不是生活必需品,反而是屬於娛樂、嗜好性質的商品,居然能賣出比新品更高的價錢。這是不是表示日本民眾還有餘力購買休閒產品進行娛樂。

    20220819m07
    今日的新聞報導,時隔14年物價上漲又創高峰,能源價格大漲16.2%/FNN news

    另外常有人說,日本人素質高,準時守信。看到二手交易平台上離譜的黃牛價錢也能得知人性是大同小異。

    2022/08/19 posted.

  • 前日本首相安倍遇刺身亡事件背後的3個問題

    前日本首相安倍遇刺身亡事件背後的3個問題

    前日本首相安倍遇刺身亡事件,我想在台灣也是各媒體瘋狂報導的重點。這篇想聊聊3點,安倍為什麼會輕易就被殺害?兇嫌為什麼選定安倍刺殺?日本媒體的”政治正確”用語及做法?

    Abe
    日本選舉的街頭演講示意圖/日本維新の会

    安倍為什麼會輕易就被殺害?

    由日本的投票率和投票年齡層偏高也可以看出現在的日本國民對政治相當冷感,與台灣對政治活動的狂熱恰好處於天秤的兩端。在這種大背景下,有心想投入政壇的新人很難引起選民的注意,也不知如何著手投入選戰。此時如果能依靠政黨的組織力量,當選的可能性將大幅增加。政黨最常採用的輔選手法之一,由黨內大佬親自出面公開站台就是常用的手段。別說現在還在疫情期間要避免人群聚集,即使以往的日子也不容易讓日本民眾自願前往聆聽候選人的競選演說。因此各政黨的人氣明星議員都會被派出去幫忙助選,更別說是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以下簡稱安倍)這種等級的政壇大佬。而這次的日本參議院議員選舉雖然並不是安倍自身的選舉,為了幫忙黨內同志拉票,他的助選行程比普通參選人更加密集也更加公開。

    選舉演講的場所多數是安排在人潮眾多的車站前,尤其是在大都會區,車站前寸土寸金,少有大型合適空地可供使用。一般情況下,候選人與大佬多半站在競選宣傳車上演講,其他助選人員則是在車旁分發傳單,幫忙維持秩序。寒酸一點的候選人,甚至只有自己一個人站在自帶的小高台上,拿著連結擴大機的麥克風面對進進出出車站的旅客獨自演說。

    如安倍般的政壇明星為了塑造親民形象,與群眾握手、合照一概來者不拒。更不用說,原本知名度就不高的候選人,有人願意駐足聆聽演講,他們就非常高興。如此情況下,保安工作非常難進行,加上日本社會承平日久,槍支管制嚴格,日本也沒有征兵制,普通日本人一輩子不曾看過真實槍支,更加不曾聽過真實的槍聲所在多有。這也體現在負責安倍人身安全的保安人員身上,即使他們的工作是護衛或警察,只在日本接受訓練的話,他們的專業素質堪憂。

    如果有仔細看過現場圍觀群眾拍攝的行兇影片,應該會感歎安倍如果是在美國演講,護衛人員也是真正的專業人士的話,有很大可能性他根本不會死。

    影片中,兇嫌開了兩槍,第一槍明顯沒打中,安倍在聽到第一聲巨響後,本能地回頭瞧瞧聲音來源。此時居然沒有任何人將安倍撲倒或推離原本位置,防止兇嫌再度開槍打中安倍。由得兇嫌繼續往前靠近安倍開第二槍,此時雙方距離目測不到5公尺。旁邊手持防彈公事包的護衛終於反應過來,舉著公事包趕緊衝到安倍身後準備阻擋,但是防彈公事包竟然沒有拉開擴張成大型盾牌,而且也晚了一步,第二發槍聲已經響起,安倍應聲倒地不起。

    雖說安倍曾經擔任過日本首相,但畢竟已經卸任,公開露面時的保安程度自然比不上任期中。不過這次的槍擊事件也嚴重暴露出日本的保安人員和警察的專業訓練不足。不用跟美國這種槍支氾濫的社會比較,連隔壁的韓國同行保安都比不了。

    20220712a02
    前韓國總統朴槿惠遭到攻擊,隨扈迅速展開防彈公事包保護/안다TV ANDATV YT

    再說一個訓練不到位的例子,據信安倍這場演講,現場至少有6名以上包含奈良當地警方在內的保安人員。2聲槍響之後,兇嫌看到安倍倒地後就沒打算逃走,看到有人衝來逮人他很乾脆地將凶器丟到地上,很快就被一名保安由背後禁錮住,此時頂多再上來一名警察將他拷上手銬就已足夠。其他保安人員不知是怎麼回事,影片中可看到至少還有4名黑衣人全往已被逮捕的兇嫌飛奔而去。如果兇嫌不只一人,還有其他同夥乘隙對安倍再補刀呢?!

    20220712a04
    近乎所有保安人員全去湊熱鬧/ANN news

    兇嫌為什麼選定安倍刺殺?

    到今天(7/12)為止,兇嫌的犯案動機大致已明朗。基本上可以排除政治陰謀論,而是他個人自己認為的怨恨。簡單說,兇嫌自小喪父,母親家庭環境富裕但沉迷宗教團體,不停散財給該團體導致家庭破產。原本兇嫌想刺殺該團體的首腦,但苦無辦法接近。後來得知,安倍家族自他外祖父岸信介就與該團體有所牽扯,政治資產傳承到安倍這一輩依然如此,遂將刺殺對象改為容易行刺的安倍,推估去年即已開始行刺準備。

    兇嫌本人自小文武雙全,如果沒有遭逢家庭變故,大有可能成為人生勝利組的一員。結果高中畢業後,大學中途休學進入海上自衛隊(破產大概在此時期前後),退役後雖然考到不少證照,卻難覓得正職,屢屢更換工作,刺殺事件之前是在人力派遣公司安排下,在倉庫開推高機。

    依照兇嫌他自己的個性及思考邏輯判斷,他自認人生所有的不幸都是該宗教團體和安倍造成。因此他自己可能是懷抱著燕太子丹的心情前往刺殺秦王,丹沒有刺殺的本事只能委託荊軻。而兇嫌本人自身有這個本事,原本想製造爆裂物,發現可能很難成功,改自製散彈槍,並且在行刺前多次練習實彈射擊,熟悉槍性。所有的行動都是有明確目的及計劃性,實地犯案時的冷靜沉穩也不是一般人可比。

    20220712a05
    兇嫌自製散彈槍射程至少超越20公尺/ANN news

    日本媒體的”政治正確”用語及做法

    這篇文章一直沒提到兇嫌所說的該宗教團體指誰,這點也是跟“主流媒體”最初的報導方針一致,並不是媒體不知道。事件當天就有八卦雜誌披露了該團體的名稱,直到兩天後,該宗教團體決定召開記者會說明,慢慢地“主流媒體”也開始直接公開宗教團體的名稱。莫名地令我聯想到哈利波特故事中,一開始除主角外大家都不敢直呼伏地魔的名字。

    另外,附帶說一下這次事件初期經常可看到這句日語「心肺停止(しんぱいていし)」,雖說是日語用詞,但中文母語者也能依照字面上的意思充分理解為「心臟、肺停止了」。換成台灣常用詞等同「無生命跡象」,中國大陸可能更常使用「无生命体征」。日本主流媒體為什麼要使用這個用語而不是直接使用「死亡」,原因在於「死亡」必須由專業人士的醫師判定,新聞媒體在報導災害時,不可能每次都恰好有醫師在現場能做出判斷。而且心肺停止的人經過急救仍然有機率救活,因此這次的安倍遇刺事件在醫師判定之前,新聞等媒體在報導時基本都是使用「心肺停止」,懂得這層意思的日本人觀眾在電視上聽到這個用語就知道安倍這次凶多吉少。

    事發現場據說約有2000名群眾圍觀安倍,期待聽到他的演說。在這人手一機的時代,有不少人拍到整個兇案發生過程,但是“主流媒體”一直在電視重複播放的影片卻是模糊不清,而且沒有安倍中槍倒地的片段。

    這點在經歷過擅長播放腥膻色新聞的台灣電視台洗禮的我來說,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為此,找尋了一番才發現日本有他們自定的電視播放規範,太過驚悚恐怖的畫面一直循環播放容易引發某些觀眾的心理不適感,因此會避免採用。311東日本大地震的海嘯影片據說就造成有人對海邊有恐懼心理。

    20220712a03
    模糊不清的影片中隨扈沒打開防彈公事包/ANN news

    不只是電視台,日本大部份的行業都有他們自主制定的規範或稱行業規矩,即使是貴如日本皇室也有皇室規範束縛他們的行為。(參考前文:公主與王子結婚後真的會幸福嗎?)此類規範有它的用意也會帶來弊害,在這裡與本文主題關聯不大,就不展開說明了。

    細心的朋友應該有注意到我特地在“主流媒體”加上雙引號,因為他們背負的社會責任比較重大,作風行事需要更加留意,限制也就更多。更鮮明清晰的案發現場影片如我這般的小老百姓都能在網路上看到,日本各大電視台不可能不知道網路上流傳什麼,由此也可以得知媒體的報導,取材的角度是有選擇性,有時候他們是不得已,有時候他們是刻意為之。

    2022/07/12 posted.

  • 日本健康檢查小小心得

    日本健康檢查小小心得

    來日本這麼多年,健康檢查也做過很多次,依我古早的印象,日本與當時的台灣已經差異不大。頂多日本更細緻一些,不過經過這麼多年,台灣應該也有所進步才是,或許已經超過日本也不一定。

    這星期做了健康檢查,注意到有些小事物發生了變化,這次就閒聊一下心得。不過,善意提醒一下,繼續往下看之前,最好不要邊吃東西邊看。

    Checkup
    Photo by Kristine Wook on Unsplash

    健康檢查當天之前,必須在家裡先準備好2管大便及1管小便檢體。日本在這方面當然也發揮他們擅長的本領,盡可能讓使用者可以妥善地便利的處理。大便檢體提供了一張可溶於水的紙張鋪設在馬桶內承接,再用采檢棒刮取,處理好之後直接沖水將紙張等物全部沖走,乾淨利落。

    小便檢體以往是提供折疊小盒承接,再倒入類似試驗試管的小管子密封。這樣的做法有個小麻煩,倒入小管子,如果不小心手一抖,漏了出來就會灑到另一隻手……

    像我這種神經大條的人,事後手洗一洗就沒事。有潔癖的人應該會惡心大半天吧。

    今年提供新的道具就為了解決這個痛點,看完使用說明就讓我不得不再次佩服日本人,如此細小的地方也有人不斷思考試圖解決。

    20220625c02
    採尿器a
    20220625c03
    採尿器b

    使用之前將2個管子連接成一根,使用時一手持上端,另一手扶著XX,對準開孔直接射擊進去。接滿後,從中拆開來,上端管子套入下端管子,旋緊密封,完成!一氣呵成,不用再擔心髒手。只看文字說明不容易理解,請對照相片應該比較容易明白。

    補充說明,這個小道具申請了專利,最好不要隨意“致敬”。創意得之不易,抄襲卻很輕易,但是會扼殺了創新意願。

    日本也是全民皆健保,一般情況下自付額30%,有些地方政府會再補貼30%給15歲以下人口,也就是0自付。有保險者,每年都會固定安排一次健康檢查,幾歲開始我倒是沒注意過,只知道上班族都有。公司同事,尤其是日本年輕人對健康檢查的態度頗值得玩味。

    依我自己的認知,健康檢查的目的是為了檢查出平時不易察覺的危險徵兆,透過「血液檢查」「尿液檢查」等,看出紅(白)血球、血小板的健康狀態,判斷是否有貧血、凝血功能等異常。而尿液檢查也能了解腎臟功能,發現是否有發炎、結石、糖尿病等病變。

    而年輕的日本人同事,幾乎都會在健康檢查前一陣子就在嬉鬧聲中說要減少抽煙、熬夜等不良習慣,希望能在拿到檢查報告獲得比較好的結果,也就是全A。根據我的觀察,有些人是為了避免分數太低,還得安排複檢,嫌麻煩。另一種人是自恃年輕有本錢,不太將健康檢查當一回事,但是分數太低,心理有疙瘩,不過又不想改善。

    現在回頭想想,我以前好像也有這樣的傾向。現在年紀大了真的不時會有各種小毛病,誠實面對健康檢查才能發現身體潛藏的毛病。甚至有時覺得一年做一次還不夠,偶爾會想,安排一年兩次也不壞。

    2022/06/25 pos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