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幕後觀察

這個世界很大,日本也不小,歡迎來到我的日本觀察筆記,認識更深入的日本。

分類: 日本產業

  • 外籍力士衝撞日本傳統相撲道

    外籍力士衝撞日本傳統相撲道

    13世紀,蒙古大軍橫掃各國,建立了人類史上領土最寬闊的大帝國。東亞國家唯有日本面臨蒙古兩次征討,卻幸運地逃過一劫,避免了被統治的命運。殊不知,邁入21世紀的現今,日本的某項領域卻幾乎被蒙古人攻破。

    20211022s01
    蒙古襲来絵詞/竹崎季長

    相撲」號稱日本的國技,如同跆拳道之於韓國,泰拳之於泰國。在日本,相撲有各種比賽,其中最高規格的職業相撲又稱為「大相撲」由「日本相撲協會」舉辦。每當比賽期間,日本公視NHK電視台必定進行實況轉播,現場座位也經常座無虛席。須知,好的位置,票價並不便宜,最好的位置,甚至不是一般人想買就能買到。

    外國人對日本相撲的印象可能是兩個大胖子身著兜襠布,在一個圓圈內互相推擠。確實只看外形,現代的大部份相撲力士體型越來越巨大,體重也越來越驚人。不過,在百多年前的日本畫師筆下,相傳日本相撲始祖「野見宿禰」與「当麻蹴速」並不像胖子的外觀,圖中可看出剛勁有力的筋骨。

    sumo
    相撲的始祖「当麻蹴速」與「野見宿禰」/月岡芳年

    前一陣子宣佈退休的傳奇力士「白鵬」,身高192cm,體重151kg,相對於古代日本人絕對是巨人般的存在。(倭國的稱號可不是憑空得來😉)

    20211022s3
    2018年全勝優勝,獲頒內閣總理大臣獎杯的白鵬/佐佐木順一提供/每日新聞

    體型相對瘦小的相撲力士也不是沒有,只是很難在現代大相撲的競技中脫穎而出。我印象深刻的「小兵」力士舞の海最好的成績曾來到「小結」,「橫綱」為最高位階,小結這個等級相當於第四階。其實他在巔峰時期的身高171cm,體重101kg,在普通人中也算是結實有份量。(註:「小兵」指個頭小的人,通常在相撲界比較常看到這個詞彙,而相撲的等級規則不同於其他比賽,並不以體重劃分對戰對象,舞の海曾經與史上最重的力士小錦(285kg)對戰過。面對一座肉型坦克,即使站立不動,普通人想推動他也有難度。)

    20211022s04
    舞の海vs小錦/Twitter

    既然號稱日本的國技,相撲選手必然以日本人為主,喜愛觀賞相撲的觀眾雖然全球都有,不過肯定也是日本人佔多數。此種狀況下,未曾想這近十余年來,相撲的上位階級卻幾乎被蒙古出身的力士霸佔。2006年第1「場所」起,整整10年的歲月,沒有一位純日本人出身的力士獲得優勝,直到2016年才由大關琴獎菊結束日本人力士的「黑暗時代」。這個優勝消息把日本人高興壞了,媒體大肆宣揚,連號外都出現了。(註:日文「場所」指職業相撲比賽的一個期間,1期間15天,1名力士1天出戰1場,意即連比15天為1個場所。15天的比賽中,獲得最多次勝利者為優勝。另外,1年有6「場所」,1名力士1年「無傷無病,全部出場的情況下」可對戰90場,不過全出場太難了。)

    20211022s05
    號外!日本出身力士相隔10年優勝/南日本新聞

    日本人力士的「黑暗時代」可以分2個面向來看,外籍力士比日本力士更強,或是日本力士普遍變弱。先說我自己個人的觀察,我比較偏向日本力士變弱了這個觀點。2人對戰的情況下,強弱是相對應的,外籍力士(本段話裡主要指蒙古力士)更強肯定也佔有一定比例,只是我覺得所佔比例不大,畢竟雙方同屬東方人,體格差異不大。我自己大致在1995年前後開始關心相撲,那幾年正值若貴兩兄弟力士的人氣大爆發,正式比賽的席位場場爆滿,相撲粉跟追星一樣,人氣力士到全國各地比賽或巡業表演就跟著去。當時的弟弟橫綱貴乃花真的強,他所屬的部屋也是人才濟濟。根據相撲的規則,同部屋(同一門派)力士不對戰,也幫他避開不少艱難對戰,收獲非常好的成績。插話一下,不知道是否有人記得貴乃花與宮澤理惠發佈結婚訊息的新聞,當時是貴乃花的最高光時刻,雖然後來破局,婚沒結成,但是相傳他當時的廣告費1支就能輕易超越1億日元。2003年貴乃花退休前後那段時期,日本人力士已經沒有很強的人出現,偶爾有幾人能拿到優勝,但是卻無法長期穩定保持好成績。蒙古力士也差不多在這個時期開始崛起。

    在蒙古力士崛起之前,外籍力士並不只有蒙古人,更早期的外籍力士,美國籍夏威夷出身的力士也曾經主宰過相撲世界,也可說是夏威夷出身的力士開啟了日本相撲國際化的道路。1972年,美國人高見山成為日本大相撲史上獲得優勝的外國人力士第1人。雖然他本人的最高位只到關脇(第三階),但他挖掘同鄉的小錦、曙、武藏丸等人來到日本,曙更成為史上第一位外國人橫綱(1993年)。

    20211022s06
    相撲位階及人數圖/スモウ好きっス宣言!

    最為可惜的其實是曙的同鄉前輩小錦,他原本可以比曙更早成為第一位外國人橫綱。1992年,小錦曾經接受美國新聞媒體「紐約時報」的採訪,他透露出如果我是日本人的話早升上橫綱。當時的日本相撲協會不同意他升上横綱,理由是不成文的內部規定,沒有滿足「大關身份【連續】獲得2次優勝」(大關為第二高位階)。小錦吃虧在沒有連續獲得優勝,雖然沒有連續取得第2個優勝,但也取得好成績,當時的優勝是貴乃花(14勝),第2好成績是曙(13勝),第3好是小錦(12勝)。小錦雖然再下一個場所又優勝了,只因不是連續,協會以此內部規定阻擋他的橫綱之路。當時的日本相撲協會內部評審委員或許還沒有準備好,讓日本人觀眾看到外國人橫綱出現吧。實際上,在小錦之前,其實有不少日本人橫綱根本沒滿足上述的不成文內部規定也升上了橫綱,也難怪他會心懷不忿,吐露心聲給母國媒體。不幸地這條新聞傳回日本國內,鬧出滿城風雨,逼得小錦開記者會道歉。在後來,小錦的成績每況愈下,他的最高位階止步於大關。不過,雖然沒當上第一位外國人橫綱,他至少是第一位外國人大關(1987年),也在日本大相撲史上留下足跡。

    夏威夷力士之後引領風騷的外籍力士主要有東歐及蒙古出身的力士,只是那時候還無人能長期穩定保持好成績,直到朝青龍(蒙古籍)的出現。在白鵬之前,朝青龍可說是最強的外籍力士,再加上貴乃花,此3人被稱為「平成時代的大橫綱」。不過朝青龍同時也是最富爭議的大橫綱,在日本相撲協會評審他是否可升上橫綱的會議中,評審委員中有人直言,他的比賽成績升任橫綱毫無問題,但是品格方面有問題。事後也似乎是印證了這句話,即使現在他已經退出日本相撲界這麼多年,大部份日本人依然覺得他是問題兒。2010年,朝青龍成為日本大相撲史上,身為橫綱被協會發出【引退勸告書】的第1人(日文的引退等同中文的退休、退役)。引退事件的直接導火索,1月的比賽期間深夜喝醉,發生毆打事件。事件後,雖然與被害人達成和解,朝青龍還是決定在同年10月舉行引退斷髮儀式。多年後,朝青龍的經紀人在YouTube上親自爆料,毆打事件的被害者其實不是一般人,而是街頭小混混,當時雙方都有過錯(吃瓜群眾八成認為朝青龍是相撲橫綱肯定是他動手打普通人,輿論也是直接對他判刑)。動手打人固然不對,不過事後雙方已和解,當時的朝青龍還未考慮引退,在他親自向日本相撲協會報告事件經過,卻被當時的協會理事長言語擠兌,暗示他最好自行引退。氣憤不過的朝青龍在那次談話後才下定決心引退。

    朝青龍稱霸大相撲時期,機緣巧合,當時的橫綱們相繼退休,後繼無人,造就他的偉業,優勝次數25次,超越貴乃花的22次。如果不是因暴力事件被迫引退,他或許還能再創下更好的成績,也或許有可能削減他的同鄉後輩白鵬的成就。不過,也因為朝青龍這個問題兒的存在,白鵬的相撲人生早期階段普遍被認定為好學生(有比較才有傷害🤣)。

    白鵬在蒙古的中學畢業後,初來日本,因為體格瘦小,沒有部屋(相撲門派)看上他,差點因為無人收留而不得不回國。萬幸,此時已經有同鄉前輩在日本相撲界奮鬥,經由前輩的介紹請託,好不容易找到弱小的宮城野部屋收留了他,才沒有讓日本相撲史上最強力士消失!

    白鵬的主要成就
    ※ 優勝次數:45次(史上第一)
    註:史上第二為大鵬32次。

    ※連勝場次:63連勝(史上第二;15日制開啟以來,史上第一)
    註:史上第一為雙葉山的69連勝,只不過當時是11日制及13日制,1場所的天數越少,連勝力士的風險越少。

    ※ 相撲人生合計成績:1187勝;247敗;253休(122場所)勝利數史上第一。
    ※ 幕內達成千勝:史上唯一
    註:1年6場所,有90場對戰, 現年36歲,人生大半都在土俵(相撲比賽場地)上渡過。

    ※ 橫綱在位場所:85(史上第一)
    註:橫綱在位約莫14年之久。有些短命橫綱堅持1年多就不得不引退。

    20211022s07
    最左側的白衣人,剛到日本的15歲白鵬,體重68kg/攝津倉庫提供/每日新聞

    當朝青龍引退後,只有白鵬一名橫綱支撐場面,此種情況長達將近3年。當2012年底終於再迎來新橫綱日馬富士,仍然不是日本人出身的力士。由另一個側面觀察日本人力士的衰落,自67代橫綱至71代橫綱全是外籍力士,約莫19年沒有出現新的日本人橫綱。2017年好不容易出現的日本人橫綱,卻堅持不滿2年,已經在2019年引退。相撲規則,根據成績好壞決定力士的下個場所的位階,8勝7負以上為勝率過半,7勝8負以下為敗率過半,勝率過半者,位階有很大機率往上調整,敗率過半反之。唯有最高位階的橫綱不會降階,只有退休的唯一選擇。由此,多少可以依據橫綱在位期間的長短來判斷是否是名副其實的橫綱。(當然也有一些例外情況,如運氣不佳,升上橫綱卻發生嚴重意外。)

    相撲為何會成為日本的國技,對於日本人來說,相撲不只是競技運動,也是日本傳統文化的一部份。文章開頭曾提過相撲始祖,該故事記載在日本史書《古事記》,相傳2000餘年前,奉垂仁天皇命令,2名力士展開「角力」,也就是現代相撲的另一種漢字寫法,讀音都是【すもう(sumo)】。因此,日語中相撲界也會稱作角界相撲愛好者也會稱作好角家

    後來在不同時代的當權者治下都有不同形式的相撲活動。相撲同時也與日本傳統宗教神道有密切關係,在神社境內表演相撲,祈禱神明庇佑五穀豐收、子孫滿堂、天下泰平,此種相撲稱作神事相撲。鎌倉、室町幕府時代有武家相撲,進入政局穩定的江戶時代,作為庶民百姓之間的娛樂活動的相撲逐漸普及,各地都在舉辦相撲表演,職業相撲也是在這個時代開始興起。19世紀,江戶的兩國成為固定舉辦相撲活動的場地,也就是現在的東京兩國國技館的所在地。

    相撲的規則、比賽方式也隨著時代而發生變化,文章中也提過,相撲始祖那場比賽最終是以殺死對方才結束比賽,現在的規則肯定不能殺人。現在1年有6場所,1場所15日制,在20世紀初期只有2場所,11日制及13日制。

    對於外籍力士也隨著環境變化而出現不同態度,自美國人高見山在日本成為人氣力士,那時候是歡迎外籍力士前來挑戰日本的大相撲。只是當小錦準備挑戰相撲最高位階橫綱之位時,卻出現不和諧音。

    日本相撲協會原本並不限制部屋招收外國人徒弟的數量,等到蒙古勢力壯大之後,開始限制人數,到了現在只允許1個名額。即使原本的外國人選擇歸化成日本人,名額也不許開放出來,等於變相從源頭杜絕蒙古勢力繼續擴大。

    白鵬長期擔任橫綱,打破前輩們的各項記錄,為大相撲的人氣貢獻良多。假設沒有這些蒙古力士撐起場面,變弱的日本人力士是否還有足夠的魅力能吸引觀眾進場觀賞相撲。相撲人氣轉變最明顯的時期發生在若貴兩兄弟相繼引退之後,原本場場爆滿的場地,開始變的稀稀落落。

    無法打敗白鵬的日本人開始挑剔他的成績內容名不副實或是說他不符合橫綱的品格,不尊重相撲的傳統儀式。例如,在某次他獲得優勝,進行優勝採訪後,現場要求觀眾跟他一起高呼3次萬歲。相隔數年,同樣在優勝採訪後,要求觀眾進行日本傳統的三拍手。事後都被指責不懂相撲的儀式作法,自作主張亂搞日本傳統。也有人說道,白鵬升上橫綱已久,不可能不知道相撲的傳統,他是認為自己成績很好,太過傲慢,藐視傳統。

    越接近白鵬引退的這幾年,日本相撲協會也公開抱怨他沒有身為橫綱的自覺,正式比賽的休息場所數太多。2018年11月起,12個場所就休了8場所,會議決定給白鵬「注意」警告。除此之外,還認為白鵬後期的對戰,某些招式很不可取,簡直就像摔跤招式。

    其實歷代橫綱中,休息最多的是貴乃花,白鵬約莫排在第3名。關於招式不可取問題,個人認為只要比賽當時沒有判定白鵬違規,那就是合乎相撲規定的招式。比賽結束後再來說三道四,認為堂堂大橫綱不應該使用這種近乎危險的招式。倒不如老實承認技不如人直接認輸,或者也學習白鵬使用同樣招式打敗他。

    現在白鵬確定引退,日本相撲協會也取消了原本應該給他的大橫綱特權「一代年寄」,擔心重演「貴乃花之亂」(這是另一個故事)。相撲力士因為職業屬性緣故,通常年紀不大就退役。退役後的出路選擇不多,廚藝好的人會去開相撲火鍋店、燒肉店。有實力的力士通常會選擇成為年寄,如此才有資格成為相撲協會的管理人員,或成為營運相撲部屋,指導徒弟的師父(日語稱為親方)。只是,年寄名額總數有限定,必須等待空缺出現或接手他人轉讓的「年寄名跡」。目前的「年寄名跡」只有105個,而且人均壽命延長之下,其價值水漲船高,轉讓費動輒上億日元。不過,有一種特例,不需要他人轉讓,就是「一代年寄」,其目的是為了表揚對大相撲有特殊貢獻的退役力士。二戰後重新恢復「一代年寄」制度至今只有大鵬、北之湖、千代富士、貴乃花,4人獲得。不過,千代富士因為想繼承九重部屋,推辭了「一代年寄」。

    以特殊貢獻這項條件來說,朝青龍及白鵬也夠資格。不過,日本相撲協會於1976年新增一條規定,必須是日本國籍才行。當時幕內力士只有高見山一人是外國籍,簡直是為他量身訂製。朝青龍一直沒歸化成日本籍,自然不符資格。白鵬原本的打算是推動協會取消這條規定,但是顯然沒有成功,後來為了符合資格,於2019年才歸化成日本籍。不成想,協會根本沒打算給他「一代年寄」。

    最終,白鵬以前所未有的屈辱性條件,才獲准接手年寄「間垣」名跡。條件是必須服從協會的理事長及前輩親方的指揮、指導,遵守協會的規矩、禮節,先從新手親方做起,10年內不可以開設自己的部屋。如有違反以上條件,有可能會被剝奪年寄資格。如此一來,白鵬開設自己的相撲部屋的夢想將會破滅。

    相撲雖說是日本國技,有悠久傳統,但歸根結底,相撲也是格鬥技的一種。大家都想追求勝利,也必須勝利才能獲得榮譽及實質的報酬。失敗的代價,就是被淘汰。日本人力士自身不爭氣,無法在土俵上推倒只佔少數人口的蒙古力士,卻依靠其他手段打擊對方,即使能逼迫對方引退,甚至限制引退後的活動。但是,日本相撲協會無法培養出明星力士吸引觀眾進場,也拒絕擴大外籍力士入門的人數,最終衰退的還是相撲的人氣。

    2021/10/22 posted.

  • 日本如何培養體育選手

    日本如何培養體育選手

    東奧賽事越來越激烈,想必有不少人最近經常盯著電視收看轉播吧。日本因為擔任本屆奧運會的東道主,獲得的獎牌數量很可觀,截至今天(8/2)17金、6銀、10銅,已經打破日本歷屆奧運會最多金牌的記錄,排名暫時位居第3。日本是如何培養體育選手,如何選拔國家代表隊?不同競技項目的選拔方式不同,個人對桌球興趣比較大,就以桌球為例。

    日本桌球選手在二戰結束後至1970年代曾經長期主宰世界桌壇,原因在於當時的世界局勢,桌球並不受大多數國家重視。歐洲國家雖然有出色的桌球選手,他們卻不能依靠這項運動養活自己。而現在的桌球霸主中國,當年正忙著進行各種大躍進運動、文化大革命,還沒有空閒餘力舉全國力量培養桌球選手。後來,日本桌球衰敗的理由跟日本人的老毛病一樣,「日本第一=世界第一」的期間太長,只要能成為日本國家代表隊就能橫掃世界,眼光只看著日本一地,不再學習國外的創新,停止了進化。

    另一方面,日本青少年很容易受到某部漫畫、卡通等人氣作品而奮發學習,比較有名的例子,《キャプテン翼》(足球小將翼)讓參加球隊的足球人口倍增;《スラムダンク》(灌籃高手)造就籃球風潮;《ヒカルの碁》(棋靈王;棋魂)人氣高漲後冒出大量想學習圍棋的小朋友。

    日本桌球沉寂很長一段時間,人氣能再次復甦應該感謝愛醬!1993年首次在宮城當地桌球比賽出場的4歲愛醬,被富士電視台的工作人員看中,開始進行跟拍(跟拍了1/4世紀的跟蹤狂XD)。4歲的幼稚園小孩居然打贏小學生,被冠上「天才桌球少女」頭銜,加上她打輸時淚珠馬上奔瀉而下的天真爛漫個性,一舉成為國民寵兒。本屆的桌球混雙金牌的水谷隼及伊藤美誠也可以說是受到愛醬人氣影響,加上雙方父母也是桌球愛好者,自小就讓他們開始接觸桌球。(詳情請參考上文

    本文重點介紹伊藤美誠(Ito Mima),以她的經歷來看她如何成為日本國家隊選手。

    2000年這個年份左近出生的日本女子桌球選手被稱為「黃金世代」。包括伊藤美誠、平野美宇、早田HINA等人都是2000年出生。除了早田的雙親之外,黃金世代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是桌球愛好者甚至曾經是桌球運動選手。這是因為他們的父母輩都是在日本桌球強盛時期出生長大,也讓下一代從小耳濡目染,普遍都在4歲即開始練習桌球,並開始參加比賽。4歲孩子有的可能還包著尿布,或者出門還想坐嬰兒車(轉頭看向我兒…),這批黃金世代已經開啟他們的桌球人生。

    這麼小開始打桌球,身高是夠不到正常高度的球台,通常是在家裡練習,或是前往有招收小朋友的桌球教室接受指導。而參加比賽除了讓小小孩有個目標,也能夠透過比賽培養勝負意識,如果能取得好成績更有機會入選「JOC Elite Academy」。這是由日本奧運委員會(JOC)於2008年設立,以國家力量強化體育實力,負責發掘訓練有潛力的中小學生,讓他們可以一邊上學一邊到「味之素國際訓練中心(NTC)」接受培訓。(註:味之素(AJINOMOTO)就是發明味精的那家百年企業)

    20210802j01
    味之素國際訓練中心/JOC官網
    20210802j02
    味之素國際訓練中心/JOC官網

    2008年剛開設時只有桌球及摔跤2種項目,11名培訓生。全員必須住宿,24小時接受訓練中心的時間安排,能回家的期間只有日本新年、暑假、黃金週等少數長假。訓練中心提供的食物都由味之素派駐的營養師管理,入住的第1年除了週末之外,只能吃營養師規定的菜單。第2年起,才可以在營養師指定的料理中挑選自己愛吃的料理。為什麼是味之素來安排呢?那是因為這個由日本政府出資成立的訓練中心的冠名權由味之素公司買下,這也是國立機構的冠名權第一次賣給民間企業。

    培訓生在中心的餐費、住宿費由JOC負擔,參加比賽或使用設備的費用由培訓生所屬的競技協會負擔,培訓生自己所要負擔的費用只有學費,如果是中學生通常是去訓練中心附近的東京都北區稻付中學上學,高中生就看他自己考上北區的哪家高中,也可以上高中函授學校。

    目前該中心的培訓運動項目已擴增到7種,本屆日本桌球國家代表隊及一部份運動的國家代表隊也是在NTC訓練,其中桌球國家隊選手平野美宇、張本智和也參加過「JOC Elite Academy」。

    話說回伊藤美誠,她在7歲及9歲分別拿到她能參加的比賽的日本全國桌球冠軍,9歲開始到國外參加世界青少年巡迴賽香港公開賽,11歲通過世界巡迴賽西班牙公開賽的預賽,成為世界桌球史上最年輕的正式賽選手。2013年7月伊藤還是小六時已進入世界排名百名以內,也在這1年成為STARTS企業的簽約選手,她的小學畢業紀念冊上就寫下將來想成為奧運金牌選手的豪言壯語。(20歲這年真的實現了!)2014年中學1年紀之際,與平野美宇搭檔的女子雙打奪得世界巡迴賽德國公開賽冠軍,2人合計年齡僅27歲145天,登上金氏世界紀錄。

    20210802j03
    伊藤的國小畢業紀念冊留言(奪得奧運金牌)/TV靜岡

    伊藤上中學舉家搬遷到大阪,開始在「關西桌球Academy」(前日本桌球女子國家隊總教練村上恭和開設的桌球教室及俱樂部)進行訓練,並進入以桌球聞名的昇陽中高一貫校(中學高中合一的學校),此時的她基本都在世界各地征戰,上學時間非常少。但是這所學校特別照顧體育選手,可以改用提出報告方式代替考試。可能這也是伊藤媽媽特意選擇這裡的緣故吧。高一時因優異戰績成為日本桌球奧運選手之一,團隊戰時曾擊敗當時世界排名第2的丁寧。

    日本桌球國家隊的戰績因為曾有過長期的低潮,現在的選拔方式在前總教練村上恭和的改革下有過劇烈調整。即使在日本國內打不出好成績,但是能在國際比賽取得好名次也有可能入選國家隊,現在更加看重國際比賽的經驗及成績,所以日本桌球在推行「自費參加制度」,只要世界排名百名以內,即使沒被日本桌球協會選中成為日本代表選手,也可以自費參加。讓更多選手都有機會參賽,也能刺激選手必須提升自己的實力,否則很容易被取代掉。據村上教練的說法,上屆里約奧運會之後,願意自費參加世界巡迴賽的日本選手達到20人之多。只要選手自身的世界排名越高,不需要討好日本桌球協會或總教練也能成為日本國家隊成員,表示日本桌球協會將選拔日本代表的權力下放給選手自身。這個改革幅度相當大,也曾經遭遇過國內勢力的反對,曾有日本全國比賽第2名的選手沒選上國家隊代表,只因旁人的世界排名更高。

    為了強化日本桌球國家隊實力,邀請多名中國籍教練及陪練到日本執教。甚至讓選手直接到中國受訓,參加中國的乒超聯賽。因此,中文簡直就是日本桌球界的第一外語,瓷娃娃的中文不用說,石川佳純的中文也說的很溜,華裔日籍的張本智和,根本是母語水平。

    20210802j04
    上屆里約奧運會的日本女子桌球隊,左起村上恭和總教練、伊藤美誠、石川佳純、福原愛/日刊スポーツ/アフロ

    伊藤小學時,雙親離異,小時候家境並不富裕。由母親一手帶大,並擔任她小時候的教練及現在的防護員(現在有點類似星媽,還出書了)。伊藤的桌球天賦及心理素質特別出色,加上她本人也肯苦練,4歲起每天至少要練習7個小時,有時練不好,晚飯時間也會被延後。9歲就捨得讓她一個人到國外參加比賽,前往國外比賽的費用是由日本桌球協會支付,否則依他們家的經濟狀況可能無法負荷。小六時被STARTS企業簽下,經濟情況應該有所好轉。隨著伊藤的戰績越來越好,STARTS支付的費用應該有所提高,一直到現在伊藤的主要贊助商都沒有換過,注意看伊藤的球衣肯定能找到STARTS的名字。而且如果有看過日本媒體報導運動選手通常會在選手名字後面加上她所屬的單位名字,伊藤的所屬一直是STARTS。還有4家贊助商也找上伊藤,可在她的個人官網上看到有哪些企業贊助她,據估這些贊助費加總一年約8000萬日元。

    此外,大型比賽獲勝也能拿到優勝獎金還有排名積分(目前她的排名世界第2),依她的2019年的戰績推估,獎金收入高達2736萬日元。如果有廣告拍攝,行情可能超過2000萬日元。順帶說說,日本桌球選手中能拿到最高廣告費是福原愛,至少4000萬日元起跳,當然這是在她離婚前的行情。

    20210802j05
    2020世界巡迴賽威海公開賽銅牌/伊藤美誠個人官網

    還有一點大家可能會很有興趣的內容,日本選手在奧運會獲得獎牌可以拿到多少獎金?提示,日本體育活動也是經濟掛帥!簡言之,人氣爆棚跟冷門的體育運動項目差距非常大。首先,JOC提供的奧運獎牌獎金,不分項目只要獲得金牌500萬日元;銀牌200萬日元;銅牌100萬日元,這部份的獎金不扣稅。

    其次各個運動協會提供的獎金,凡是獲得金牌,田徑比賽、高爾夫球的獎金2000萬日元;羽毛球、桌球、空手道1000萬日元;網球800萬日元;棒球500萬日元;橄欖球、攀岩運動300萬日元,超過500萬日元的部份才扣稅。但是,看起來似乎有人氣的游泳、柔道等,還有今年新加入奧運會的滑板運動項目連一毛錢都沒有,日本的體育界也是非常現實。

    再來是選手個人或團體運動的贊助商也會提供獎金,這部份就看贊助企業自己的規定,這部份的獎金聽說是全額扣稅。

    像伊藤這樣的頂尖選手自然不用再擔心經濟問題,中段班之後的選手在日本怎麼解決這個重要問題呢?比較常見的做法,受僱於擁有球隊的企業,或者自己能拉到企業贊助。有些冷門運動項目很難找到私人企業贊助,此時也可能會有學校或運動財團之類有公益色彩的單位組織僱傭選手。成為企業僱員也必須上班工作,利用業餘時間練習,隨著運動成績提升,可能正職工作量會減少,能增加練習時間,而且也可能會獲得運動津貼補助。當運動選手因體力或傷病等理由必須退役的話也可以跟一般員工一樣繼續工作到退休。不過,在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後,有意直接僱傭選手的企業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做法是採用簽約形式成為「契約選手」。舉個早期的特殊例子,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日本女子排球國家隊奪得當年的金牌的隊伍,其實幾乎都是大日本紡績的社員選手(只有2名不是),如果熟悉這段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該隊伍又被稱為「東洋魔女」。

    在調查尋找本文的材料過程中我才發現,亞洲國家中真正的體育老二是韓國!以奧運獎牌數量進行排名,中國自然是第一體育強國。日本雖然獎牌數排名第二,但是以人口比例來看,韓國(不包含北韓)才是老二!因為韓國人口不到日本一半,而且合計夏冬兩季奧運會的參加次數,日本參加43次,獲得156枚金牌,獎牌總數497枚;韓國參加35次,獲得121枚金牌,獎牌總數337枚。

    韓國選手表現突出的根源,很大一部份可能來自該國的「體育年金」制度。自1975年始創,逐步修改細節,2000年代以降基本定型。制度針對提升國家形象的體育選手,每月支付一定金額的年金直到選手本人死亡為止。

    具體辦法如下,根據比賽規模及獲得獎牌成色給與年金點數,累積20點(每月30萬韓元=3萬日元)以上就可以開始領取,累積30點可領45萬韓元,30點以上每增加10點,加算7萬5千韓元。亞洲地區規模的比賽,金牌10點;銀牌2點;銅牌1點。4年1次的世界級比賽,金牌45點;銀牌12點;銅牌7點。最高規格賽事是奧運會,金牌90點;銀牌70點;銅牌40點;第4名之後也有8點、4點、2點。奧運會的第6名點數等同亞洲區比賽的銀牌,可見韓國特別重視奧運會!

    只要獲得一枚奧運金牌,立馬入手90點年金點數,不僅如此,奧運會是特殊的,每月再額外附加10萬韓元,等於可領取100萬韓元,而每月可領取的年金上限就是100萬韓元(約2萬5千台幣,即使完全沒有其他收入也勉強可以活下去)。如果超過110點,每增加10點會一次性給一筆獎金約115萬韓元。

    如果不打算每月領取也可以一次全領出來,100點可領取7280萬韓元。

    或許韓國政府實施的獎勵制度,台灣也可以參考。不過,韓國制度的缺點也很明顯,造就出世界公認最沒有運動競技精神的選手!試想,不同顏色獎牌的積分差距甚大,能拿到更高成色的獎牌就能大幅提升自己的積分,難免會有人不擇手段……

    本文嘗試說明日本體育人才培訓及選拔方式,但限於筆者本人見識有限,如有錯誤疏漏之處,敬請指正。

    2021/08/02 posted.

  • 芥川賞的由來及現狀

    芥川賞的由來及現狀

    恭喜憑藉《彼岸花盛開之島》獲得芥川賞的李琴峰(31歲)!成為台灣第一位獲得這個日本最有代表性的文學獎之一的得主,也是第二位獲獎的非日語母語的外國籍作家(第一位是原中國籍的楊逸)。

    使用外語寫作且能在日本這個以封閉性聞名的國家獲得該國最有代表性的獎項實在是難能可貴。

    20210716a02
    《彼岸花が咲く島》/Amazon

    本篇主要講述的是這個獎項的故事,想了解李小姐及她的作品,請自行尋找其他資料。XD

    芥川賞的全稱「芥川龍之介賞」,顧名思義這個獎項的創辦人菊池寛為了紀念好友芥川龍之介而設立,同時間也設立了「直木賞」也是為了紀念直木三十五。這兩個獎項並列為日本文學界最高榮譽,也是延續至今歷史最悠久的獎項。(注:日語的相當於中文的

    芥川龍之介何許人呢?距今約百年前的日本大文豪,記得沒錯的話,台灣學校的教課書收錄有他的作品《竹林中》、《羅生門》、《蜘蛛之絲》等短篇小說。他才華橫溢,但體弱多病,年僅35歲即服藥自盡。

    身為好友的菊池寛於1923年創辦《文藝春秋》雜誌,最初的定位為文藝雜誌,進入1930年代轉變成綜合雜誌,雜誌銷量日益增長,現今依然是日本最受歡迎的雜誌之一。1935年設立芥川賞及直木賞除了紀念作家朋友之外,也有發掘新人及提升雜誌知名度的作用,每半年1次的獲獎作品都會刊登在《文藝春秋》雜誌上,如果是有話題性的作品或作者都能有效助推雜誌銷量。一開始該獎項並沒有如今的知名度,直到1956年石原慎太郎的《太陽の季節》獲獎才廣為人知。(說到石原這位前東京都知事,就想到他的親弟第石原裕次郎,昭和時代的超級巨星)1958年獲獎的大江健三郎更在日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994年),由此塑造出日本最具權威性的文學獎。

    芥川賞的評選方式不是由作者主動報名而是由主辦單位自行找尋作品評選出獲獎者。每半年舉辦一次,收集該期間曾經刊登在日本文學類雜誌上的作品,找出大約80個作品再加上向外部出版社或文人們發出300份問卷調查是否有推薦作品。層層篩選決定5部入圍作品,最終由9名評選委員多數認可選出0~2個獲獎作品(0代表從缺)。獲獎者可得到主賞懷錶一隻,副賞100萬日元獎金。獎額不高,但獲獎的名聲可能帶來豐厚回報。尤其在純文學越來越不受重視的現在,這個獎項可以讓文學新人作者鯉魚躍龍門大受矚目,進而提升書籍銷量。當然也有人就紅了這一瞬間,之後泯然眾人矣。

    獲獎難易度如何呢?說難也挺難的!太宰治這位大文豪連續兩次落選,私下甚至苦求評選委員放水讓他獲獎。離現在近一點的大作家村上春樹也選不上。還有東野圭吾5度入圍,第6次才獲獎。伊坂幸太郎5度入圍直木賞,一直無法得到評選委員的青睞,最後賭氣宣佈不要將我的作品列入評選對象。

    20210716a01
    Photo by César Viteri on Unsplash

    稍微細說芥川賞及直木賞的差異,因為都是由同一主辦單位舉辦,規矩也大同小異,包括我自己以及部份日本人也搞不清楚這兩個獎項有什麼不同。主要不同之處,芥川賞評選純文學;直木賞評選大眾小說(通俗小說)。但是有些作品很難區分屬性,因此有些作品會在評選委員會討論過程中被更改獎項。另外還記得先前提過設立這個獎項的目的之一,發掘新人!獲獎者得過任一種就不可再得,所以不會出現兩邊同時獲獎的情況。

    李琴峰獲獎後接受採訪也曾說過,自己會獲獎真的是運氣,這不只是謙遜也是大實話。文章這種藝術作品每個人欣賞的角度不同,主觀意識好惡分明。我看了一些歷屆得獎作品的評選委員的個人評語,同一部作品,不同委員的意見差異甚大,甚至將得獎作品批評的一無是處的委員也有。太宰治無法獲獎,不是他的作品不好,而是評選委員的川端康成看不慣他的私德。川端康成是日本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芥川賞創辦伊始長期擔任評選委員。可想而知他擔任這個職務的一天,太宰治永遠沒辦法獲獎。

    現在的獲獎者只要有話題性,他的得獎作品就很有可能造成搶購。(反之,作者本人有話題性也有可能助他獲獎)最有名的例子,搞笑藝人又吉直樹的《花火》得獎後,大賣200多萬冊,創下芥川賞獲獎作品最暢銷記錄。年紀最小的獲獎者綿矢莉莎(19歲)的《欠踹的背影》賣出127萬冊。

    因此現在的讀者也在吐槽主辦單位在量產得獎作品,每年最多可讓8名作者得獎,造成獎項的權威性下跌。同行業者看不過眼也舉辦其他獎項跟文藝春秋互別苗頭,「本屋大賞」就是近年很有人氣的獎項。創辦伊始伊坂幸太郎連續6年獲得本屋大賞提名,第5屆獲得大賞,至今(2021)有11部作品獲得提名。

    最後看一下網路上的問卷調查,這屆(第165回)的芥川賞及直木賞你最想讀哪部作品,《彼岸花盛開之島》能排名第三實屬不易。投票總數連4000人都不到。其他主題的問卷輕鬆能破萬人投票,可想而知文學作品在日本的慘況。

    20210716a03
    問卷調查/Yahoo!JAPAN

    2021/07/16 posted.